绿背䴕雀(英文名:Olive-backed Woodcreeper,学名:Xiphorhynchus triangularis),是雀形目灶鸟科纵纹䴕雀属的中型鸟类。分布于南美洲,自委内瑞拉至玻利维亚的安第斯山麓和亚热带地带。以其独特的橄榄色背部和红褐色翅膀及尾巴著称。
外形特征:绿背䴕雀体长19.5至25厘米,雄鸟体重40至52克,雌鸟略轻,32至48克。属于中等体型,喙略向下弯曲。成鸟头部具细密条纹,有明显的淡黄色眉线和眼圈。冠部和颈背黑色带淡黄色斑点,背部橄榄绿色至棕色橄榄色。上背有散在的淡黄色条纹,翼覆羽和臀部明亮橄榄色。飞羽内侧有肉桂色至赤褐胸红色,外侧橄榄色,初级飞羽尖端暗色。尾部深赤褐胸红色。喉部淡黄色带黑色鳞状外观。下体颜色略浅于上体,胸部有许多淡黄色斑点,腹部斑点更呈三角形。两胁纯色,下尾覆羽有细条纹,下翼覆羽赭黄色。幼鸟较成鸟暗淡,胸部斑点较小。四个亚种:hylodromus、triangularis、intermedius、bangsi,各自在色泽和斑纹上有细微差异。
鸣叫特征:其鸣唱包含一系列硬音节,先加速再减速,'we we we-we-we-we-we-WE-WE-We-we-wa',还有一种较弱的、鼻音的系列音节,逐渐加速成慢颤音,'quee, quee QUEE-que-que’e’e’e’e'。最常被描述的叫声是一种尖锐刺耳、强烈下滑的'keeeyur',有时夹杂着连续的半音乐性音符串。
生活习性:绿背䴕雀全年在其分布范围内居住,主要栖息于安第斯山脉的中等海拔,常见于湿润的常绿山地森林和非常湿润的云雾林,偶尔出现在成熟次生林或森林边缘。活动范围通常在1000至2400米之间,但可达2700米。以昆虫为主食,单个或成对觅食,有时加入混合物种觅食群。在树干、藤蔓和大枝上攀爬,从中层到亚冠层寻找食物,主要从苔藓丛中获取猎物。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北部委内瑞拉为4月至6月,哥伦比亚西部和中部安第斯山脉似乎在同一时间段内,东部安第斯山脉可能稍晚。关于繁殖生物学的其他信息尚不清楚。
区别辨识:与点斑䴕雀最为相似,但后者仅在安第斯山西坡发现。绿背䴕雀的冠部斑点更为广泛。在分布区域内具有独特性。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尽管其确切的种群数量未知,但认为正在减少。它被认为是罕见至相当常见的物种,主要限制于成熟森林,因此被认为对人类干扰高度敏感。
地理分布:分布于南美,具体包括委内瑞拉至玻利维亚的安第斯山脉,北至委内瑞拉沿海和内陆山脉,南至玻利维亚中部。在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均有分布。
其他:绿背䴕雀与点斑䴕雀曾被视为同种,但在20世纪中叶以来被视作独立物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绿背䴕雀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绿背䴕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