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纹䴕雀(英文名:Black-striped Woodcreeper,学名:Xiphorhynchus lachrymosus),是雀形目灶鸟科纵纹䴕雀属的中型鸟类。其显著特征为明显的白色条纹,分布于中美洲及南美洲的森林地带,自尼加拉瓜东部至厄瓜多尔西北部。
外形特征:黑纹䴕雀长约21.5至25厘米,体重介于51至66克之间。其头部为棕色黑色,带有浅色条纹,背部亦为棕色黑色,饰以更宽更深的浅色条纹。下背、臀部和翅膀呈暗肉桂红色,翼尖呈暗色。喉部淡至深黄色,胸部和腹部呈浅黄色,有鳞片状外观和条纹。两侧和胁部灰褐色,尾羽红栗色,虹膜暗红棕色至深棕色。幼鸟的图案较成鸟淡,黑色边缘更偏向棕色,喉咙有更重的鳞片状图案,下体更白,喙较短。
鸣叫特征:发出柔和下降的哨声,开始缓慢,加速后减速,音调为'wi, di, di, di, di-di-di-di-di-di, di, di, dew'。此外,它还发出有笑声质感的下降哨声,如'wheep-weep-whup','weé-hir-hir'或'weé, ha-há',以及响亮强调的'choo-reep',带上升调。
生活习性:黑纹䴕雀全年居住在其分布范围内,主要栖息于湿润的低地森林,偏好高大成熟的森林内部,但也常见于森林边缘、树丛空隙、较老的次生林,偶尔出现在树种植园。它主要以昆虫和其他小型节肢动物为食,偶尔也会捕食小脊椎动物如蜥蜴。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哥斯达黎加为3月至6月,在哥伦比亚为2月至5月。它们在树洞或棕榈树洞中筑巢,用木屑和树皮碎片做衬垫,通常产卵数为两枚,有时为三枚。孵化期和育雏期的细节未知。
区别辨识:与其他种类的木鵐相比,黑纹䴕雀具有更加鲜明的黑白条纹,特别是在胸部和腹部的条纹更为明显。与指名亚种相比,亚种eximius的胸部条纹更黑,延伸至腹部;亚种alarum背部的浅色斑点较小,翼羽内侧为棕色而非黑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黑纹䴕雀拥有广泛的分布范围和估计至少50,000只成熟个体的种群,尽管数量可能在减少。它被认为在大部分分布范围内较为少见至常见,局部地区常见。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美洲的尼加拉瓜东部至南美洲的厄瓜多尔西北部,包括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巴拿马等地。
其他:黑纹䴕雀有三个亚种:指名亚种X. l. lachrymosus,X. l. eximius,和X. l. alarum。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黑纹䴕雀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黑纹䴕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