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䴕雀(英文名:Lesser Woodcreeper,学名:Xiphorhynchus fuscus),是雀形目灶鸟科纵纹䴕雀属的鸟类。小型、细长的啄木雀科鸟类,主要分布于南美洲东部和东南部,包括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的森林地带。具有显著的特征,如带有滴状斑点的赤褐色身体,以及宽阔的奶油色至黄褐色眉纹。
外形特征:小䴕雀长约15至18.5厘米,重15.5至25克。头部比例较大,前额陡峭,喙长而细,略微向下弯曲。冠部和颈背黑褐色,带小而明显的黄褐色至肉桂色斑点。背部和翼覆羽橄榄棕色至红棕色,有细黑边。尾部和飞羽红栗色,初级飞羽外缘较暗,尖端黑色。下体颜色从无斑点的奶黄色喉部逐渐变为烟灰色胸腹,胸部和腹部有大胆的鳞片状或圆形条纹,边缘深黑色。幼鸟的腹部斑点较弱,与成鸟相似。
鸣叫特征:其鸣唱为快速而尖锐的颤音,开始和结束时有结巴声,例如‘chit, chit, chit, chee-ee-ee-ee-ee-ee-ee, chit, chit-chit’。叫声包括高而尖的‘fieet fieet’、双重‘peep, peesp’和单一‘speel’或‘wik’。
生活习性:小䴕雀栖息于多种森林类型,包括低地雨林、湿润山地森林、半落叶森林和画廊森林。它们偏好成熟森林的内部和边缘,偶尔在年轻的次生林和邻近森林的花园中出现。以昆虫为主食,常单独觅食或加入混合物种群,有时跟随行军蚁群。在树干上觅食,偏好粗糙树皮的树木,高度通常低于15米。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从9月持续到12月。巢建于树洞中,巢杯用小干叶和树皮碎片铺垫。一窝产2枚白色蛋,偶尔3枚,平均大小为25毫米×18毫米。关于孵化期、离巢时间和父母照料的详细信息未知,但证据显示可能只有雌鸟参与孵化。
区别辨识:与和扇形䴕雀相比,小䴕雀体型较小,头上有斑点,背部条纹更广泛,下体颜色更偏向黄褐色,条纹边缘不那么鲜明。三个亚种中,X. f. tenuirostris体型最大,下体斑点边缘更淡、更棕;X. f. pintoi整体颜色最浅,下体呈淡黄色,翅膀和尾巴更肉桂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巴西大部分范围内较为常见,但在里奥格兰德杜斯尔、巴拉圭和阿根廷较少见。对人类干扰高度敏感,但能在适度砍伐的森林、较高的次生林和中等大小的碎片中生存。
地理分布:小䴕雀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东部和东南部,包括巴西的戈亚斯、米纳斯吉拉斯和埃斯皮里托桑托,南部和东南部的巴拉圭,以及阿根廷的米西奥内斯省。X. f. tenuirostris分布在巴西东部沿海地区,从巴伊亚中部向南延伸至埃斯皮里托桑托;X. f. pintoi则在巴伊亚西部。
其他:曾与大西洋䴕雀一同被认为是小䴕雀的亚种,直到2010年代才被确认为独立物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小啄木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