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䴕雀

Moustached Woodcreeper Xiphocolaptes falcirostris

须䴕雀(英文名:Moustached Woodcreeper,学名:Xiphocolaptes falcirostris),是雀形目灶鸟科强嘴䴕雀属的鸟类。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巴西东部。以独特的长而尖锐的喙和明显的面部特征而著称。

外形特征:须䴕雀是大型的木鷽,体型健壮,尾部较短,喙长而细。其头部有淡黄色的眉纹、眼纹和髭纹,与深棕色的颊纹形成鲜明对比。冠部为肉桂棕至暗橄榄棕色,带有细淡色羽轴纹,与红褐色背部区别不大。臀部、翅膀和尾巴为肉桂红色;喉咙呈浅色,淡黄至白色,下体为浅棕色至肉桂黄色,两胁有模糊的淡黄色条纹,腹部中央有微弱的灰棕色斑点。虹膜呈暗红色至棕色;上喙暗灰色至黑色,下喙淡灰色至角质色;腿脚橄榄灰至深灰色。雄雌相似,幼鸟与成鸟相似,但腹部中央的条纹更宽且呈黑色,喙更短、更粗且呈黑色,下颌为暗灰色。Franciscanus亚种比指名亚种平均颜色更深,腹部更橄榄色,胸部条纹更窄,头顶部条纹更弱,尾部平均更短,喙更长,但在所有特征上都有重叠。

鸣叫特征:鸣声罕见,为刺耳的呻吟后跟一系列大约5个下降音符,间隔约1秒,类似'nk-wiirh, week! weeer, weeer, weeur, weuur',与同类物种相似,但音符不那么明显双音节;在播放白喉䴕雀录音时曾接近。叫声与后者相似,最常见的是呻吟声结束时带刺耳音符,'iíeiiiii-chjk!'。

生活习性:栖息于半落叶林、灌木丛Caatinga、棕榈树林(在马拉尼昂)、画廊森林。在米纳斯吉拉斯州的首选地点,典型的树木有Bursera leptophloeos、Astronium urundeuva、Chorisia venticosa、Cavanillesia arborea、Spondias tuberosa、Hymenaea martiana和Schinopsis。主要栖息于完整和轻微受扰的森林内部,通常出现在区域内最高和最广阔的森林中,但有时也会光顾边缘地带,通常位于石灰岩山丘的底部,潮湿洼地,或在干燥生境中的“季风”森林(尤其是在北部范围)。已知的地点大多低于550米,但在北部范围内可达800米以上。

生长繁殖:据信在南半球夏季繁殖:在10月至11月的米纳斯吉拉斯州,发现有增大生殖腺的个体,其中一只具有育雏斑;12月的雄鸟有中等大小的睾丸,而5月至6月(巴伊亚西部)的其他个体被认为处于繁殖后期;5月至6月(马拉尼昂,皮奥伊)和8月(巴伊亚)的标本不在繁殖状态;6月中旬在马拉尼昂发现的幼鸟。巢、蛋和其他细节尚未描述;雄鸟胸上有育雏斑的存在表明孵化(可能还有亲代照顾)由两性共同承担。

区别辨识:须䴕雀白喉䴕雀的区别在于更长、更细的喙,下颌明显苍白,总体颜色略淡(冠部和面部标记为棕色而非近乎黑色),面部图案更大胆,臀部更肉桂色,头顶部和下体的标记更弱。Franciscanus亚种相比指名亚种,平均尾部更短,喙更长,下体颜色更深,更橄榄色,头顶部条纹更弱,腹部条纹更窄。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

地理分布:须䴕雀的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巴西东部,从马拉尼昂、皮奥伊和巴伊亚西北部向东延伸至帕拉伊巴西部和伯南布哥中部。Franciscanus亚种分布在巴西东部,西圣弗朗西斯科河以西,巴伊亚西部,以及米纳斯吉拉斯州北部和西北部。

其他:须䴕雀的两个亚种,指名亚种X. f. falcirostris和X. f. franciscanus,后者有时被视为独立物种("Snethlage's woodcreeper"),至少有一位作者将其视为白喉䴕雀的一个亚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须䴕雀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须䴕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