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喉拾叶雀

Scaly-throated Foliage-gleaner Anabacerthia variegaticeps

鳞喉拾叶雀(英文名:Scaly-throated Foliage-gleaner,学名:Anabacerthia variegaticeps),是雀形目灶鸟科鳞喉拾叶雀属的中等体型、色彩较为暗淡的鸟类。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从墨西哥南部直至厄瓜多尔。其显著特征为灰褐色头部,带有丰富的黄褐色眼圈,以及淡黄色的喉咙,通常难以观察到的鳞状标记。

外形特征:体长约15-17厘米,体重介于19-25克之间。具有明显的面部图案,楔形喙。成鸟头顶呈灰褐色,耳羽暗褐色,耳覆羽灰褐色与黄褐色交织,背部至尾上覆羽呈深褐色至红褐色,翼部主要为红褐色,尾羽栗色。喉咙和颈侧淡黄白色,胸部淡褐色,腹部中等棕色,两胁及尾下覆羽颜色更深,略带红褐色。虹膜棕色,上喙深灰褐色至暗灰色,下喙淡绿色角质至灰色,基部有时较浅,跗跖和趾呈淡黄绿色至橄榄绿。雄雌外观相似,幼鸟喉咙和胸部的鳞状斑纹更明显,胸部和腹部偏黄褐色。

鸣叫特征:鸣唱为连续15-20个尖锐、刺耳的“吱吱”声,持续几秒,有时音调先升后降,初始音符干燥,类似蜂鸟的‘啾啾’声。叫声包括爆炸性的、干燥的‘吱!’或‘吱尔!’声,奇特的沙哑咔哒声,以及沙哑、尖锐的‘奎亚’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山地常绿森林,偶尔出现在热带低地常绿森林,海拔高度主要在700-2500米。以昆虫为食,包括同翅目、鞘翅目、螽斯、蛾类和蜘蛛。单独或成对活动,经常加入混种群觅食,从林下层至树冠层皆可见其踪影。攀爬横枝,通常伴随左右摆动,时常倾斜向下检查树枝底部,有时倒挂如山雀。从苔藓覆盖的树枝、树叶和寄生植物中觅食节肢动物。

生长繁殖:推测为一夫一妻制。巢穴位于啄木鸟废弃的树洞中,底部铺有厚厚的苔藓层。报道中的卵数为2枚。关于繁殖生物学的其他信息尚不清楚。

区别辨识:与同属物种相比,鳞喉拾叶雀的头部更灰暗,上体颜色更少红褐色,喉咙的鳞状斑纹不明显。schaldachi亚种的上体更灰,更少红褐色,喉咙的鳞状斑纹大大减少;temporalis亚种整体更暗,标记更重,面部几乎黑色,使眼圈更加显眼,胸部有宽而模糊的红褐色和黄褐色条纹。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中美洲至南美洲,包括墨西哥西南部至厄瓜多尔。在哥斯达黎加的Tapantí国家公园、哥伦比亚的La Planada自然保护区和Río Ñambí自然保护区等地均有发现。

其他:鳞喉拾叶雀在一些地区被认为是不常见的,但在某些地方数量较多。它出现在多个保护区中,也能适应破碎的森林环境。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鳞喉拾叶雀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鳞喉拾叶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