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冠针尾雀(英文名:Creamy-crested Spinetail,学名:Cranioleuca albicapilla),是雀形目灶鸟科典型针尾雀属的鸟类。显著特征为独特的奶油色冠羽,长而呈梯级状的赤褐色尾羽,以及深赤褐色的翼盖。分布于秘鲁中部至南部的半湿润山地森林和木地,尤其是沿溪流的地带。
外形特征:白冠针尾雀体型中等偏大,尾部较长,呈梯级状,赤褐色。头部淡色,具奶油色的冠羽,冠羽稍长,兴奋时可竖立成蓬松的冠状。耳羽有条纹,背部橄榄灰至臀部渐变棕色。喉咙白色,颈侧和胸部浅黄褐色,其余下体淡橄榄灰,腹部转为棕色。上尾覆羽棕色。雌雄相似,幼鸟额头和喉咙淡黄色,颈背和上腹部烟灰色,下体强烈带有橙色。
鸣叫特征:其叫声为响亮的升调降调系列半音乐性的音符,常以二重奏形式发出。
生活习性:白冠针尾雀栖息于海拔2,400至4,240米的半湿润和湿润山地森林及木地,偶尔出现在云雾林和Polylepis树林中。它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加入混合物种觅食群。觅食时,它会敏捷地攀爬树干和树枝,从树皮、植被、苔藓和地衣中寻找节肢动物。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未确定,但在五月观察到过幼鸟。巢为苔藓、枝条和树皮条制成的球形,底部有入口,通常悬挂在树枝末端。关于繁殖生物学的其他细节未知。
区别辨识:与秘鲁针尾雀相比,白冠针尾雀体型更大,具有奶油色的冠羽,而秘鲁针尾雀冠羽颜色为赤褐色或白色,且有黑色边缘。两物种因栖息地偏好而在地理分布上有部分分离。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白冠针尾雀虽分布范围小,但种群数量稳定,出现在至少三个保护区中。尽管能一定程度容忍栖息地退化,但其在Polylepis树林和半湿润山地森林中的种群面临农业扩张和薪柴采集的威胁。
地理分布:分布于秘鲁中部和南部,具体包括Junín、Ayacucho和Apurímac部门,以及Cuzco、Ayacucho和Apurímac部门的安第斯山脉。
其他:白冠针尾雀的两个亚种在相遇处存在过渡,亚种C. a. albigula的冠羽更带橙色,背部更棕色,臀部颜色更丰富,上尾覆羽更红。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白冠针尾雀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白冠针尾雀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