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灶鸟

Band-tailed Hornero Furnarius figulus

白斑灶鸟(英文名:Band-tailed Hornero,学名:Furnarius figulus),是雀形目灶鸟科灶鸟属的鸟类。主要分布在巴西东部及亚马孙雨林东南部。其最显著的外部特征是白色的眉毛和胸背的锈色。在巴西的分布较为分散,包括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州。

外形特征:该鸟长约15至16厘米,重约28克。头顶呈红褐色,背部、臀部和上尾覆羽颜色略浅,翼覆羽和次级飞羽为锈色,翼弯处白色,初级飞羽为暗灰色,带有两道深色的锈色翼带。尾巴近似方形,颜色与背部相同,尾羽尖端为棕色。喉咙白色,向下逐渐变为淡红褐色,腹部中心白色,下腹几乎全白。眼睛棕色,喙和腿脚均为棕色。两个亚种中,F. f. pileatus的冠部和耳羽更暗,尾部黑色更多。

鸣叫特征:其鸣唱是一系列6到10个急促的‘chik’音符,音调逐渐减慢并下降,常以二重唱形式呈现。叫声包括‘chibit, chep’和响亮的‘kwee-eh’。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河流边缘的树林和次生灌木丛,包括受干扰的开阔地带、花园、牧场和沼泽边缘,通常靠近水源,尤其是河流。海拔高度从近海平面到600米,局部可达900米,曾在米纳斯吉拉斯州记录到1250米的高度。全年居民,以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单个或成对觅食,翻动地面的叶子和枝条寻找食物。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包括3月和4月,推测为一夫一妻制。巢为浅开口杯状,由草和植物纤维构成,内衬羽毛和毛发,隐藏在棕榈叶基部或凤梨科植物中,偶尔在建筑缝隙中发现。每窝产卵2枚,孵化期约为20天。

区别辨识:淡腿灶鸟相似,但后者腿为粉色而非暗色。亚种pileatus的冠部和耳羽颜色更深,尾部斑点更大且数量更多。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巴西东部,包括亚马逊河东南部,从亚马逊州东至帕拉州,沿阿鲁卡亚河和托坎廷斯河至托坎廷斯州和马托格罗索州东部,进入戈亚斯州。东部巴西从马拉尼昂州向东至大西洋,向南至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州。

其他:已知其分布范围在过去一个世纪有所扩大,自1980年代起在里约热内卢州普遍出现,自2002年起在圣保罗州出现。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白斑灶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白斑灶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