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八色鸫

African Pitta Pitta angolensis

非洲八色鸫(英文名:African Pitta,学名:Pitta angolensis),是雀形目八色鸫科八色鸫属的独特而美丽的鸟类,因其隐蔽的生活习性和罕见的露面而闻名。其特征为黄色腹部、绿色背部、红色下尾和醒目的面部图案。在森林地面和茂密灌木丛中生活,极其害羞,常长时间静止不动。部分种群在非洲内部迁徙。鸣叫声音清脆响亮。

外形特征:体长18至20厘米,体重雄鸟79至92克,雌鸟81至98克。头部黑色,眼眉宽阔呈黄褐色,上体鲜绿,臀部和尾羽覆羽天蓝色,尾羽黑色;肩部附近和翼羽覆羽天蓝和紫色;飞羽黑色,尖端较淡,主翼羽有白色斑块;喉咙白色带粉色,胸部和两侧深黄色,常带有金色绿晕,腹部和下尾羽覆羽鲜红;虹膜红棕色到灰棕色;喙黑色;脚从粉红到灰白不等。雌雄相似。成年个体中约21%的绿色和蓝色上体有暗色条纹。与非洲绿胸八色鸫的区别在于胸部为黄色而非绿色,喉咙偏粉色,上体更鲜艳的绿色。幼鸟比成鸟更暗淡,更棕色,羽毛中的蓝色较少,金色眼眉在眼后变为白色,腹部和泄殖区粉红色,橙色喙中央有一条黑带。长翅亚种longipennis体型较大,翅膀较长且更尖,眼眉单一颜色或几乎如此,羽毛总体更亮且略浅;pulih亚种最小,眼眉明显双色赭石和浅黄,腹部红色范围更广,翼上的白色斑块较小,翼羽覆羽的蓝色变化大。

鸣叫特征:主要叫声为短促、响亮、尖锐的“ouit”或“wheet”,前有机械式的“prrrt”声,相信是由快速拍翅产生的,整个叫声也可描述为“ffrrueep”或“ffrueep”;还有类似青蛙的“(g)rk”声和咕噜声在非繁殖季节发出,包括由迁徙鸟发出,以及粗哑的“hggg”声似乎作为警报;在圈养条件下,还发出低沉的“skeeow”声。

生活习性:生活在半落叶和常绿雨林、灌木丛和沼泽地带,偶尔出现在落叶灌木丛中,所有地方都有茂密的下层植被;非繁殖期迁徙者也出现在东非(肯尼亚)的干燥次湿润森林的开阔地带。生活在低地和丘陵地带,海拔可达1000米。西非种群似乎大部分定居,但在塞拉利昂海岸窗户上发现的pulih亚种死亡记录,以及在利比里亚沿海花园的十月记录,以及在尼日利亚被人工灯光吸引的记录,暗示可能有局部移动或真正的迁徙;同样,刚果和西扎伊尔城镇在五月到六月和十月的指名亚种记录可能与迁徙有关,可能是那些在11月在安哥拉北部繁殖并在旱季向北移动的鸟。东非longipennis亚种主要是长途热带迁徙者,非繁殖季节从四月至十月在赤道区域度过,从中非共和国南部、扎伊尔北部和东北部、乌干达和肯尼亚南部到坦桑尼亚北部;在1982年至1983年间和1984年4月第三周至5月初期间,在基伍湖和基利马茶厂共环志了55只鸟;一些可能迁徙长达2000公里。夜间迁徙;经常被灯光吸引。迷鸟记录显示它们向北到达埃塞俄比亚南部,向南到达南非东南部。

生长繁殖:在西非,9月在塞拉利昂、3月至9月在利比里亚、7月在加纳、9月至10月在喀麦隆、11月在安哥拉繁殖;在东非,11月至4月在坦桑尼亚繁殖,大部分至2月更远的南方。维持3000至3600平方米的领地。穹顶形巢25×35×20厘米,侧面入口宽7至8厘米,有时前方有平台,由枯叶、一些骨架化叶片和带刺枝条构成,内衬细枝、根须和藤蔓,整体较为杂乱和松散构建;通常位于2至8米高的多刺树上。一窝3枚蛋,偶尔1或4枚,淡奶油色,有不规则的深棕色、灰棕色和底下的灰紫斑点、斑块和划痕,大多集中在较钝的一端,平均大小在赞比亚约为27×23毫米;关于孵化和离巢期的信息未知。

区别辨识:非洲绿胸八色鸫区别在于胸部颜色(黄色而非绿色)、喉咙颜色(偏粉色)、更鲜艳的绿色上体。幼鸟与成鸟相比,更暗淡,更棕色,羽毛中的蓝色减少。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非洲东部、东南部、中西部和西部。在东非的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南部常见;在西非,如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罕见,在尼日利亚西南部和科特迪瓦不常见,在加纳罕见,在喀麦隆的科鲁普国家公园常见。

其他:由于其羞涩和隐秘的行为,非洲八色鸫的真实状况难以评估;在东非,大多数报告涉及夜间迁徙鸟与窗户相撞的情况,但这种报告的频率表明它在当地仍然相当普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非洲八色鸫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非洲八色鸫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