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八色鸫

Blue Pitta Hydrornis cyaneus

蓝八色鸫(英文名:Blue Pitta,学名:Hydrornis cyaneus),是雀形目八色鸫科蓝八色鸫属的鸟类。此鸟体型圆胖,尾短腿长,羽色鲜艳。雄鸟头顶两侧呈橘黄色,延至颈背,雌鸟色暗,但下体的白色仍清晰可见。主要栖息于热带雨林中,常见于海拔700至15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下层湿润地带或沟谷林旁灌丛间,单只活动觅食,主要食物为甲虫等昆虫。分布于喜马拉雅山东南的不丹、印度东北部阿萨姆东部、缅甸、中南半岛的越南南部、老挝、泰国及中国云南南部。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外形特征:蓝八色鸫体长约23厘米,体重介于99至120克。雄鸟特征鲜明,拥有火焰橙色的后冠和颈背,黑色中央冠纹和眼纹,背部和尾巴蓝色,翅膀内部蓝色,外侧黑色,带有小白色斑点。雌鸟较为暗淡,上体橄榄色带少许蓝色,下体灰白,条纹状。幼鸟暗棕色,背部有淡红褐色条纹,胸部斑点暗棕和红褐色,尾部颜色较淡。成年个体中约53%的上体有深灰色条纹(不分性别,涵盖所有亚种)。

鸣叫特征:蓝八色鸫的鸣唱为液态的“pleoow-whit”或“choocoo-whip”,音调拉长,结尾突然,持续约一秒,可能由两性发出,最活跃的鸣叫季节在4月至10月之间。警报声为粗糙的“skeew”或“eeyow”。

生活习性:蓝八色鸫主要栖息于低地至山地的湿润森林,有时也出现在干燥森林。它是一种隐秘的独居鸟,通过在地面挖掘寻找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觅食方式类似鸫鸟。活动范围广泛,从海平面至约2000米高度。它们在森林底层的落叶中搜寻食物,翻动树叶,用喙探查地面。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印度和缅甸为5月至6月,在泰国则在6月至10月之间。蓝八色鸫的巢是一个大型的、厚重的穹顶状结构,侧面有入口,隐藏在纠结的植被中。

区别辨识:蓝八色鸫与其他八色鸫相比,其上体全为亮蓝色,仅两翅翼尖为黑褐色,下体上胸两侧的黑白相间的横斑非常显著。雄鸟的蓝色背部和尾部,以及橙色的后冠和颈背,是辨识的关键特征。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蓝八色鸫在中国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地理分布:蓝八色鸫分布于喜马拉雅山东南的不丹、印度东北部阿萨姆东部、缅甸、中南半岛的越南南部、老挝、泰国及中国云南南部。在繁殖区域,它们广泛存在于低地到山地的湿润森林,但在非繁殖季节也可能出现在干燥的热带森林。

其他:蓝八色鸫的三个亚种分别为H. c. cyaneus、H. c. aurantiacus和H. c. willoughbyi,分别分布在不同的地理区域。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蓝八色鸫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蓝八色鸫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