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蓝八色鸫(英文名:Giant Pitta,学名:Hydrornis caeruleus),是雀形目八色鸫科蓝八色鸫属的鸟类。最显著的外部特征是雄鸟拥有亮丽的蓝色翅膀和灰色头部,而雌鸟则以红褐色为主调,背部蓝斑点缀。物种分布于马来半岛、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南部和婆罗洲北部与中部的低地和山脚森林地带。
外形特征:体型介于25至29厘米,雄鸟体重约202克。雄鸟头部呈灰棕色,带有黑色鳞状斑纹,尤其在头顶部分;黑色眼纹,从头顶延伸至颈背,后颈有黑带;上体和尾羽蓝色;翼内侧和肩羽蓝色,外翼深棕色,次级飞羽边缘蓝灰色;下体金黄灰色,胸前有黑色项圈,中央断裂;虹膜榛色到深棕色;喙强健,黑色;脚趾灰粉色。雌鸟总体更偏棕色,额至颈背有条纹,上体和翅膀红棕色。幼鸟斑驳金橙色和深棕色,下方较淡,尾羽暗蓝色;喙橙肉色,尖端黄色。Hosei亚种雄鸟头部颜色较深,雌鸟头部更偏赤褐色,黑色边缘减少,几乎不见于颈背。
鸣叫特征:发出缓慢而哀怨的“hwoo-er”声和柔和的“wheer”声,常重复多次,后者可能作为接触或警报信号;还报道有类似“pheeeeeeoou”的声音,音调渐弱。
生活习性:栖息于低地和山地的一级和二级森林,常见于密集的沼泽森林。常见于低海拔地区,但记录显示可达1200米。生活方式为留鸟。主要食物为蜗牛和蚯蚓,也会捕食大型昆虫及其幼虫,青蛙和小型蛇类。以类似鸫鸟的方式在落叶层中觅食,利用喙的侧向移动翻转叶子。使用石头作为敲击蜗牛壳的‘砧板’。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大约从3月至11月。筑巢材料包括宽大的枯叶、竹叶和枝条,建于小棕榈树叉间,离地面80厘米至3米处,巢顶呈穹顶,有平台通往侧面入口。产卵数为2至3枚,蛋壳呈乳白色,布满棕色斑点,大多集中在宽端,尺寸约为32×26毫米;两性共同孵卵,周期约16天,同时共同照料雏鸟;雌鸟夜间育雏,即使在离巢前2天,可能为了保护雏鸟免受蛇类捕食;离巢期约16天。已知最长寿命在圈养条件下超过12年。
区别辨识:雄鸟的明亮蓝色翅膀和灰色头部,以及雌鸟的红褐色和蓝臀部,使大蓝八色鸫易于与其他八色鸫区分开来。Hosei亚种雄鸟头部颜色更深,雌鸟头部更偏赤褐色。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尽管广泛分布,但数量稀少至罕见,且非常羞怯。在泰国和马来半岛的某些地区极为罕见。在婆罗洲北部局部地区较为常见。自19世纪末以来,苏门答腊的确切记录不多,尽管最近在阿切省的Leuser山有未确认的目击报告。低地森林的快速破坏对这一物种构成了潜在的严重威胁。
地理分布:远东地区,主要分布在马来半岛、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南部(至少曾为)和婆罗洲北部、中部。在婆罗洲北部,尤其是在沙巴州有局部常见的记录。在苏门答腊,自19世纪末以来的确切记录较少,但在Bukit Barisan主分布区东部的剩余低地森林中,鸟类学探索较少。
其他:人类引发的生境改变似乎对其有一定的适应性,如在森林碎片中发现的巢穴距离正在建造房屋的地方仅50米,以及在过度生长的橡胶种植园、灌木丛和茂密植被中的目击。然而,低地森林的迅速消失对这一物种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大蓝八色鸫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