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头八色鸫(英文名:Rusty-naped Pitta,学名:Hydrornis oatesi),是雀形目八色鸫科蓝八色鸫属的鸟类。主要分布于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头部呈栗褐色,前额、两颊、颈侧、喉至上胸渲染粉红色,上体、尾表暗绿色,腰带蓝色,上背栗褐色。下体茶黄色,肛周呈棕白色。上嘴黑色,下嘴黄褐色;眼虹膜棕红或红褐色;跗蹠灰白色或角褐色。偏好在海拔1800米以下的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活动。
外形特征:雄性栗头八色鸫拥有深棕色的头部和下体,上体呈暗绿色,具有一条定义明确的黑眼纹。雌鸟相对黯淡,翅膀带有褐色调,下喉部有模糊的暗色鳞片状斑纹。整体外观相对低调,但不乏吸引人的细节。
鸣叫特征:此物种在深邃、密林的峡谷和沟壑中发出反复强烈的‘chom-WIT!’叫声,声音爆炸性。
生活习性:栗头八色鸫偏好密集的原始和次生山地森林,常见于沟壑和破碎地形附近,活动范围从380米至2600米,高于同类物种和。它们在夜间鸣叫,以昆虫为主食,偶尔食用种子和果实。不群居,善于奔跑和跳跃,利用脚翻找枯枝落叶下的食物。
生长繁殖:繁殖期随地理位置而异,如缅甸在5月至7月,泰国在8月至9月,印度次大陆最晚至9月中旬至10月。巢筑于高湿度森林中的深沟或岩石峭壁上,主要材料为细枝、竹叶、苔藓、地衣、草茎和根。巢宽约50厘米,深20厘米,入口直径9厘米,距地面高度从2.50米至4米。每巢产卵4-5枚,最多7枚,颜色多样。雌雄共同参与建巢、孵化和喂养雏鸟,孵化期约17天。
区别辨识:栗头八色鸫与同属其他物种的区别在于其独特的头部颜色和眼后黑纹。雌雄差异主要体现在雌鸟的色彩较淡,翅膀略带褐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东南亚的东洋界,具体包括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中,海拔低于1800米。
其他:1873年由Allan Octavian Hume首次描述,曾被归入Pitta属,2006年基于分子系统发育研究重新分类回Hydrornis属。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栗头八色鸫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栗头八色鸫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