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黄阔嘴鸟(英文名:Black-and-yellow Broadbill,学名:Eurylaimus ochromalus),是雀形目阔嘴鸟科阔嘴鸟属的鸟类。羽色鲜艳的鸟类,拥有黑色头部、上体,白色颈圈,黄色背部条纹,以及粉红色至黄色的腹部。广泛分布于文莱、印尼、马来西亚、缅甸、泰国等地的低地森林,包括种植园、沼泽林、湿润低地林等生境。尽管曾普遍认为其在分布区内常见,但由于严重的栖息地破坏,目前被列为近危物种。
外形特征:黑黄阔嘴鸟体长约13.5至15厘米,体重31至39克。雄鸟头部、上体黑色,具有醒目的黄色背部标记和翅膀条纹,黑色胸带,下体呈粉红色至黄色,腹部和臀部颜色渐淡至黄色。雌鸟胸带中央断裂。幼鸟缺乏明显胸带,下体灰白。喙明亮蓝绿色,尖端绿,边缘黑,腿和脚粉蓝至蓝灰色。
鸣叫特征:发出类似蝉鸣的连续颤音,由几个急促下滑音开始,逐渐升高音调和速度,形成长达8至12秒的颤音。此外,会发出刺耳的‘jeer!’叫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多种森林类型,包括常绿林、混合龙脑香林、沼泽林、次生林和种植园,适应被砍伐过的森林和有大树的次生环境。以昆虫为主食,偶尔摄取小型软体动物和果实。在中层到高层森林觅食,加入混合物种群或独自从暴露的枝头出击捕食。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随地区而异,通常与旱季同步。筑大型梨形巢,悬挂于树枝,由苔藓、真菌菌丝和树叶骨架构成。每窝产卵2至3枚,有时含第四个小卵,两性共同孵化。
区别辨识:与同类物种相比,黑黄阔嘴鸟的蓝喙、黑色与黄色的鲜明对比、粉红下体和白色颈圈是其显著特征。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包括Banyak、Batu群岛)、廖内群岛、Lingga群岛、邦加岛、勿里洞岛、北纳土纳岛、婆罗洲(包括Pulau Laut)。
其他:对次生林有一定适应性,但长期生存可能仅限于保护区和高海拔森林。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黑黄阔嘴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黑黄阔嘴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