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喉绿阔嘴鸟(英文名:Whitehead's Broadbill,学名:Calyptomena whiteheadi),是雀形目绿阔嘴鸟科绿阔嘴鸟属的大型鸟类。分布于北中婆罗洲的山脊地带,主要栖息在海拔900至1700米的原始山地森林,偶尔下至600米,上至约1980米。以其独特的黑色喉部斑点和绿色鲜艳的羽毛著称。
外形特征:黑喉绿阔嘴鸟体长24至27厘米,体重雄鸟142至171克,雌鸟150至163克。雄鸟具有鲜艳的绿色羽毛,额头上的羽毛几乎遮盖了喙部,黑色的头部斑点、耳羽后方的显著黑斑及颈背的黑斑,翼和背部有广泛的黑色标记;尾羽和飞羽呈黑色,次级飞羽边缘绿色;下喉部有大块黑色斑块,胸部上方中心也是黑色,下方绿色,有明显的黑色条纹;眼睛暗棕色,喙黑色,下颚较浅色,腿和脚橄榄色至灰绿色。雌鸟比雄鸟略小,头部羽毛簇较小,缺乏头部黑色斑点,下体颜色较暗淡,除喉部斑点外无黑色标记。幼鸟与成鸟相似,但黑色标记较少。
鸣叫特征:其特有的叫声包括磨擦声、鼻音和双音节的叫声,如“toc-trrrr”,第二个音节是一种磨擦声,粗哑而尖锐的‘kerrrrrr’或‘kh-khrrrrrr’,由一群3到4只雄鸟发出;还有‘chek, rrrrt-rrrrt’和‘teek-waaaaarrr’的声音。此外,还会发出类似啄木鸟的‘eek-eek-eek’断音,以及嘶嘶声‘ee-ooo’,可能作为警报声。飞行时会发出快速的刺耳音符,类似于啄木鸟的叫声。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在原始山地森林和森林边缘,偏好高大的树木,不在矮林区发现。通常单独活动,但在结果树附近也会形成小群或嘈杂的群体。以果实为主食,辅以昆虫。已知吞食整颗果实,即使大的种子也会完整吐出。曾在金马伦国家公园黎明时看到它在灯附近捕食飞蛾。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可能至少在3月至6月之间。巢悬挂在离地面约15米高的细枝上,外表由新鲜的绿色苔藓构成,内部坚实,用干竹叶衬里形成避风的巢穴,有一个长长的苔藓和地衣制成的‘尾巴’,用于伪装。每窝产卵1至2枚,具体孵化和育雏细节未知。
区别辨识:与同属其他物种相比,白头绿阔嘴鸟体型更大,有黑色喉部斑点,翅膀和身体上有更广泛的黑色标记。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适宜的生境中相对常见,出现在几个保护区,如古农穆鲁国家公园和金马伦国家公园。然而,由于栖息地破坏,其数量被认为正在减少。
地理分布:分布于北中婆罗洲的山脊地带,从金马伦山南至少至卡扬门塔朗和巴图提姆邦山。
其他:白头绿阔嘴鸟被指定为国际鸟类学家联盟的官方通用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黑喉绿阔嘴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