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胸鹦鹉(英文名:Scaly-breasted Lorikeet,学名:Trichoglossus chlorolepidotus),是鹦形目长尾鹦鹉科彩虹鹦鹉属的鸟类。以胸部黄色‘鳞片’状羽毛著称。常见于澳大利亚东部的林地,也出现在公园和花园中。还有多个别名,如金绿鹦鹉、绿鹦鹉、绿和黄鹦鹉等,因其独特的绿色和黄色羽毛而得名。
外形特征:体长约23厘米,体重70-89克,全身主要呈绿色;喙橙红色;胸部和腹部绿色,带有显著的黄色横纹,看起来如同覆盖着鳞片;翅膀下方大部分为红色。幼鸟喙呈暗褐色。
鸣叫特征:发出一系列尖锐的吱吱声和尖叫声,声音粗糙,缺乏滚动音质,例如“skhee!”、“klee”或“kha-kha”。
生活习性:栖息于澳大利亚东部的林地环境,偏好开放的轻木林区和Melaleuca灌木丛。以至少25种植物的花朵为主食,尤喜桉树花。飞行迅速,直线行进,觅食时难以察觉。
生长繁殖:繁殖期通常在5月至2月,北部分布区可能与降雨有关;维多利亚州为8月。在高处的空心树枝或树洞中筑巢,无衬垫。每窝产卵2枚,偶尔3枚;孵化期约25天;雏鸟期约8周。
区别辨识:与彩虹鹦鹉相比,尾巴明显较短。叫声相似,但更平滑,少有尖锐刺耳的声音。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CITES II。在昆士兰州东南部和新南威尔士州东北部较为常见,但在分布区的北部和南部边缘逐渐稀少。
地理分布: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从约克角半岛东南部,昆士兰东北部至新南威尔士州中东部。在昆士兰州东南部和新南威尔士州东北部较为常见。
其他:适应能力较强,能在城市公园和花园中生存。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鳞胸鹦鹉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鳞胸鹦鹉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