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果鹦鹉

Coconut Lorikeet Trichoglossus haematodus

椰果鹦鹉(英文名:Coconut Lorikeet,学名:Trichoglossus haematodus),是鹦形目长尾鹦鹉科彩虹鹦鹉属的鸟类。体长约25至30厘米,体重约109至137克,广泛分布于印尼摩鹿加群岛中部、南部,新几内亚西部、东部至俾斯麦群岛、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和新喀里多尼亚。拥有独特的外观和广泛的栖息地。

外形特征:椰果鹦鹉拥有橙红色的喙,头部呈深蓝色渐变为颈部的棕色,具有醒目的黄色颈环和绿色上身。胸部红色并带有蓝黑色条纹,腹部暗绿色带黄绿色条纹。尾巴上部绿色,下部绿黄相间。雄鸟眼虹膜鲜红,雌鸟橙红色。幼鸟色彩较淡,喙呈褐色。

鸣叫特征:飞行时发出尖锐滚动的尖叫,如“peaow-peaow-peaow”,喂食时发出尖锐的叽喳声,休息时发出柔和的啾啾声,以及响亮清澈的乐音。

生活习性:栖息于低地和山脚森林,包括红树林、雨林、沼泽、草原、灌木丛和椰子种植园等人造环境。分布海拔从海平面到2440米,随岛而异。它们倾向于选择边缘和受扰动的植被而非密闭树冠内部。以花蜜、花粉、果实、种子、昆虫和幼虫为食,形成大群在非繁殖季节。

生长繁殖:繁殖活动全年都有可能进行,筑巢于大树枝干的深洞中,有时与其他穴居物种共用树木。一窝产1至3枚蛋,孵化期约25天,雏鸟期7至8周。

区别辨识:彩虹吸蜜鹦鹉相似,但后者腹部有紫色斑块,面部色彩更鲜艳,两者地理分布不重叠。不同亚种在头色强度、腹部颜色和胸部条纹上有差异。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CITES II级。尽管某些地区数量减少,如安汶岛,但在许多地区如塞拉姆、新几内亚、新不列颠等地仍很常见。

地理分布:分布于澳新界,包括印尼摩鹿加群岛中部、南部,新几内亚西部、东部至俾斯麦群岛、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和新喀里多尼亚。

其他:曾被广泛定义为彩虹鹦鹉的多个亚种之一,现已被重新分类为独立物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椰果鹦鹉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椰果鹦鹉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