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蓝鹦鹉(英文名:Red-and-blue Lory,学名:Eos histrio),是鹦形目长尾鹦鹉科红蓝鹦鹉属的鸟类。仅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特定岛屿群,尤其以卡腊克龙岛为主要栖息地,曾在桑吉赫群岛和其他塔劳德群岛出现过。其特征在于红紫交织的羽色,头部带有醒目的蓝色斑块。
外形特征:红蓝鹦鹉长约30厘米,性状一致,不分性别。喙短而弯曲,橙色鲜明,靠近鼻孔的羽毛为红色,头顶呈深紫色,颈背至背部为深蓝紫色,体羽主色调为亮红色,腹部稍暗,胸部有宽幅的深蓝带,翅膀和尾巴的飞羽为红紫色,腿羽蓝紫色,脚灰色。幼鸟头冠部蓝色更多,翅膀黑色部分更明显,尾巴颜色较灰,胸带模糊呈灰色斑点状。
鸣叫特征:发出尖锐刺耳的啸叫声,通常在飞行时或聚集于栖息地时发出,进食时较为安静。
生活习性:栖息于森林及其边缘地带,偶尔造访椰子种植园和其他开阔区域觅食。以椰子(Cocos nucifera)、无花果、Canarium、Lansium domesticum和Syzygium树上的花粉、花蜜、果实和昆虫为食。飞行迅速而直线。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主要在4月至5月,也可能在11月至12月。在大型树木的洞穴中筑巢,包括在森林和栽培区的Canarium树上距地面30米处。每窝产卵通常为两枚。
区别辨识:与其他鹦鹉种类相比,红蓝鹦鹉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红蓝相间的羽色,尤其是眼周到颈部的深蓝条纹和头部的蓝色斑块。三个亚种间存在细微差异,但其具体差异存在争议。
保护现状:IUCN:EN(濒危), CITES I级附录物种。目前估计总成熟个体数为5500至14000只。由于栖息地丧失和非法贸易的影响,桑吉赫岛的种群可能已灭绝,塔劳德群岛中的卡腊克龙岛上数量虽较多,但也受到持续的非法捕捉威胁。
地理分布:红蓝鹦鹉目前仅分布于印尼的塔劳德群岛,特别是在卡腊克龙岛。曾经在桑吉赫群岛、西亚乌和塔古兰当群岛也有记录,但这些地方的种群已在20世纪消失。
其他:红蓝鹦鹉的两个亚种被认为已灭绝,仅存的亚种数量正在减少。非法捕捉和商业贸易是导致其数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红蓝鹦鹉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红蓝鹦鹉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