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绿鹦鹉(英文名:Orange-billed Lorikeet,学名:Neopsittacus pullicauda),是鹦形目长尾鹦鹉科黄嘴吸蜜鹦鹉属的鸟类。由德国鸟类学家Ernst Hartert于1896年首次描述。特有于新几内亚,栖息于海拔2100至3800米的云雾森林、林缘及森林周边的开阔地带。平均体长18厘米,体重介于25至40克,主要呈深绿色,胸部至腹部有红色斑块,脸颊有窄黄色条纹。与近亲马氏鹦鹉相似,但体型略小,拥有鲜艳的羽毛色彩和橙色喙。
外形特征:翠绿鹦鹉体型小巧,全长约18厘米,体重25至40克。成鸟主要为深绿色,腹部及胸部分布着醒目的红色,脸颊上可见狭窄的黄色条纹。翅膀和侧腹同样呈现翡翠绿色,尾羽下方较暗淡,基部有一红色区域。飞行时,亮红色的下翼尤其显眼。虹膜和喙为橙色,喙尖端带黄色,脚为深灰色。幼鸟色泽较为暗淡,下体红色较少,喙呈橙棕色,约6个月大时变为橙色。
鸣叫特征:翠绿鹦鹉声音清脆响亮,发出一系列高音调的‘tseet’声和更复杂的尖锐叫声,覆盖了较宽的频率范围,与马氏鹦鹉的叫声类似但更为柔和、高亢。
生活习性:生活在新几内亚的山区,偏好云雾森林环境,常见于海拔2100至3800米的高度。以花粉、花蜜、花朵、果实为主食,偶尔食用种子。它们通常成小群活动,偶尔与马氏鹦鹉一同觅食于结果实的树木,但很少与其他种类混群。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为10月,筑巢于高树的树洞中,每次产卵2枚。
区别辨识:与马氏鹦鹉相比,翠绿鹦鹉体型较小,羽毛色彩更为丰富,喙色橙红,两者的翼和侧腹颜色一致,尾羽下部暗绿带红色基部,头部顶部无橄榄色。叫声虽相似,但翠绿鹦鹉的声音更软、更高、更悦耳。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新几内亚岛的中西部至东北部(包括休恩半岛)和东南部的山区。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翠绿鹦鹉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翠绿鹦鹉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