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鹦鹉(英文名:Red-fronted Lorikeet,学名:Hypocharmosyna rubronotata),是鹦形目长尾鹦鹉科 Hypocharmosyna 属的鸟类。亦被称为红斑点鹦鹉或红臀鹦鹉。分布在新几内亚北部和Biak岛的亚热带或热带湿润山地森林。
外形特征:这种鹦鹉长约17厘米,体重30至35克。性别差异显著,雄鸟具有红色前额,紫色耳羽覆以较淡的蓝色条纹,以及红色翼下覆羽。尾部绿色带黄色尖端,侧尾羽基部红色。雌鸟前额、耳羽覆羽绿色,带黄色条纹,翼下覆羽绿色,上尾羽覆羽有红色标记。幼鸟特征未详述。
鸣叫特征:它们发出尖锐的‘kssit’声和刺耳的‘queet’声,后者在飞行时也会发出。叫声与C. placentis相似。
生活习性:红斑鹦鹉栖息于次生林冠层、海岸线附近的椰子种植园以及内陆丘陵森林,海拔高度可达900米。它们在小群中飞行,最多10只,主要在树冠层觅食,与其它种类的鹦鹉共食花朵。以花粉、花蜜、花朵和种子为食。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为7月至8月。每次产卵2枚,卵尺寸约为17.0 x 13.5毫米,孵化期为23天,雏鸟约7周龄时离巢。
区别辨识:雄性红斑鹦鹉与蓝脸鹦鹉非常相似,但前者的额头有红色斑块而非下巴,飞行时翼上的黄色条纹不那么明显。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CITES II(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二)
地理分布:红斑鹦鹉主要分布在新几内亚北部及Biak岛。
其他:红斑鹦鹉偶尔被作为宠物饲养,但并不常见。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红斑鹦鹉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红斑鹦鹉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