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额金刚鹦鹉

Chestnut-fronted Macaw Ara severus

栗额金刚鹦鹉(英文名:Chestnut-fronted Macaw,学名:Ara severus),是鹦形目鹦鹉科金刚鹦鹉属的鸟类。是鹦鹉科金刚鹦鹉属的小型金刚鹦鹉之一,因头部前额的深褐色斑块而得名。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巴拿马东部至南美洲的圭亚那、厄瓜多尔西南部、玻利维亚北部和巴西亚马孙雨林。栗额金刚鹦鹉在野外通常成对或小群体活动,善于在森林、受扰动的开放地带、农业区和空旷地带生存。

外形特征:体长约45-50厘米,体重在300-410克之间,大部分羽毛呈绿色,翼下红色明显,仅在飞行时可见。头部有一条窄窄的深褐色额带,其余部分呈暗淡的蓝绿色;面部裸露区域为白色,边缘有一条细窄的深棕色线环绕眼周,下颌下方也有类似线条。身体其余部位绿色,肩部、腕部区域和小翼羽下覆羽红色,主覆羽和主飞羽蓝色,腹部蓝绿色,尾巴红色带蓝色尖端。幼鸟特征未详述。

鸣叫特征:飞行时发出刺耳的、粗糙的尖叫,音调高于其他金刚鹦鹉,比长尾鹦鹉更嘶哑,具有特征性的咕噜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季节性洪水森林、河流边的早期演替植被、画廊林地、缓慢流动河流旁的棕榈树丰富的边界、沼泽地带、次生林、旧种植园和空地上的散落大树,以及潮湿的低地硬叶林。主要在海拔600米以下活动,但在厄瓜多尔曾记录到1500米的高度。它们食用多种植物的种子、果实、花和树皮,如Sclerolobium albiflorum、Sapium aereum、Cupania cinerea等。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巴拿马为2月,在哥伦比亚和苏里南为3月至5月,在巴西南部为9月至12月或更晚。偏好在高大的死棕榈树上筑巢,有时选择Roystonea属的树,通常靠近水域。每窝产两枚白色卵,孵化期约28天,幼鸟在巢中停留时间不超过九周。

区别辨识:与其它小型金刚鹦鹉相比,其独特的特征在于深褐色的额带和白色的眼周裸露区域带有黑色羽毛线条,飞行时可见的红色翼下覆羽也是辨识要点。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CITES II级。尽管非法贸易持续存在,但总体数量未见显著下降,甚至随着森林开垦导致边缘地带的增加而可能扩大分布范围。在巴拿马的Darién地区较为常见,但在哥伦比亚的Cauca山谷已灭绝。在委内瑞拉的llanos地区相当普遍,但在法属圭亚那相对罕见。

地理分布:分布于巴拿马东部至南美洲的圭亚那、厄瓜多尔西南部、玻利维安北部和巴西亚马孙雨林,以及委内瑞拉、苏里南等地。在巴拿马、厄瓜多尔东部和秘鲁较为常见。

其他:在佛罗里达州有野生化种群。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栗额金刚鹦鹉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