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额金刚鹦鹉

Red-fronted Macaw Ara rubrogenys

红额金刚鹦鹉(英文名:Red-fronted Macaw,学名:Ara rubrogenys),是鹦形目鹦鹉科金刚鹦鹉属的鸟类。体型较小的大型金刚鹦鹉,仅见于玻利维亚南部的特定半干旱山区。这种鹦鹉因其鲜亮的红色前额而得名,全身大部分呈橄榄绿色,是当地特有种,且面临极度濒危的威胁。

外形特征:红额金刚鹦鹉体长55-60厘米,体重450-650克。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宽阔的红色前额,延伸至上眼线以上;眼周和喙基部有淡粉红色裸露皮肤;耳羽后方、肩部、下翼覆羽及大腿为红色;其余体羽为绿色,飞行羽和尾羽末端则呈天蓝色。幼鸟的红色部分较成鸟减少。

鸣叫特征:红额金刚鹦鹉发出短促而尖锐的铃声般的叫声,与栗额金刚鹦鹉类似,让人联想到Aratinga鹦鹉的声音。飞行、觅食或休息时频繁鸣叫。在警戒时,会发出更嘶哑的‘raaah’叫声,接近大型Ara鹦鹉的叫声。

生活习性:红额金刚鹦鹉栖息在海拔1100-2700米(局部可达3000米)的半干旱山地灌木丛、落叶林和仙人掌林中。常见树种包括Prosopis、Carica、Acacia等。它们没有明显的迁移现象,主要以Schinopsis quebracho、Prosopis chilensis、Cereus等植物的豆荚及农作物如玉米和花生为食。

生长繁殖:繁殖期一般在10月至3月,有时延至更晚,以适应2月至3月食物丰富的时期。它们在悬崖裂缝中筑巢,有时形成松散的群落。在Parajubaea torallyi棕榈树14-20米高的树洞中也发现了巢穴。每次产卵1-3枚,孵化期26天,雏鸟期70-73天。

区别辨识:红额金刚鹦鹉军绿金刚鹦鹉相似,但前者翼前缘有橙色褶皱,面部无裸露皮肤,喙呈深灰色。此外,红额金刚鹦鹉的叫声更为尖锐。

保护现状:IUCN:CR(极危)。CITES附录I。红额金刚鹦鹉的自然栖息地主要位于玻利维亚的R Grande、R Mizque、R Caine和R Pilcomayo山谷。由于栖息地丧失、农业扩张和非法捕捉,其数量急剧下降。

地理分布:红额金刚鹦鹉分布于南美洲玻利维亚中部,具体在Cochabamba南部、Santa Cruz西部、Chuquisaca北部和Potosí东北部。在繁殖季节,它们主要集中在上述地区的特定山谷。

其他:红额金刚鹦鹉曾在过去因宠物贸易和破坏农作物而被捕获和杀害。尽管目前贸易已受到法律保护,但偷猎和地方宠物供应仍然是主要威胁。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红额金刚鹦鹉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红额金刚鹦鹉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