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头金刚鹦鹉(英文名:Blue-headed Macaw,学名:Primolius couloni),是鹦形目鹦鹉科小金刚鹦鹉属的鸟类。是小型金刚鹦鹉的一种,分布于东秘鲁、西北玻利维亚和远西巴西的亚马逊雨林地带。以其独特的蓝头和绿色身体著称,体长约41厘米,属‘迷你金刚鹦鹉’类别,这类鹦鹉体长不超过50厘米。这种鹦鹉在历史上曾被认为是较为常见的,但现在已被列为极危物种。
外形特征:蓝头金刚鹦鹉体长41厘米,重207至294克,头部为鲜明的蓝色,面部有灰色斑块环绕眼睛,身体为绿色,翅膀边缘、初级飞羽覆盖物和飞羽为蓝色。尾巴上方为暗红色,逐渐过渡至蓝色,下方及翅膀下为暗黄色。幼鸟特征未详述。成年雄鸟和雌鸟在外表上无显著区别,但雄鸟体形略圆,雌鸟则更呈椭圆形。存在三种亚种,差异在于头部蓝色的深浅和分布面积。
鸣叫特征:蓝头金刚鹦鹉的飞行叫声独特,是一种较为柔和、滚动的‘graaa’声,常以系列发出。当停歇时,会发出一系列具有类似柔和品质的多种叫声。
生活习性:蓝头金刚鹦鹉偏好亚马逊雨林的边缘地带,如河流沿岸和开阔地,甚至城镇周边。活动范围从低地至海拔1550米。它们在清理过的地区与森林碎片共存,即使在退化地区也能生存,尽管它们适应多种植被类型。飞行时的叫声帮助定位。
生长繁殖:蓝头金刚鹦鹉的繁殖信息较少,但有记录显示幼鸟在4月与成鸟一同出现。在野外,它们可能在竹子洞穴或树洞中筑巢。繁殖周期看似每年一次,每次产卵2至4枚。
区别辨识:蓝头金刚鹦鹉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蓝色头部和缺乏明亮面部皮肤,这在其他金刚鹦鹉中是常见的特征。与同类相比,它们的叫声更高亢且柔和。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被列入CITES II附录。虽然90%的栖息地仍然覆盖着森林,但部分区域遭受严重砍伐,尤其是秘鲁的Puerto Maldonado附近和巴西的Iñapari至Rio Branco之间。然而,蓝头金刚鹦鹉能在森林碎片中存活,甚至在退化地区也有记录。全球范围内,蓝头金刚鹦鹉的数量估计为9200至46000个成熟个体。在一些受保护区域内,如秘鲁的Cordillera Azul国家公园、Manu国家公园等,以及玻利维亚和巴西的几个保护区,都有它们的踪迹。
地理分布:蓝头金刚鹦鹉分布在南美洲亚马逊雨林西部,具体包括秘鲁东部(Loreto南部)、巴西西部(Acre和Rondônia)以及玻利维亚北部(Pando、La Paz,边缘地区Beni)。在低地至海拔1550米的范围内均有记录。
其他:蓝头金刚鹦鹉的生存受到栖息地丧失、非法贸易和野外繁殖率低的影响。在国际市场上,它们的价格极高,导致非法捕捉现象严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蓝头金刚鹦鹉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蓝头金刚鹦鹉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