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眼先鹦哥

Yucatan Amazon Amazona xantholora

黄眼先鹦哥(英文名:Yucatan Amazon,学名:Amazona xantholora),是鹦形目鹦鹉科亚马逊鹦鹉属的鸟类。中等体型的鹦鹉,仅分布于墨西哥东北部的尤卡坦半岛及附近岛屿,如科苏梅尔岛,可能曾存在于洪都拉斯附近的罗阿坦岛。其在分布区内普遍可见,甚至数量颇丰,主要栖息于干燥落叶林和开阔松树林,生活在低海拔地区。雄鸟拥有醒目的黄色面部斑块、白色前额、红色脸部和黑色耳羽覆盖,而雌鸟的这些特征较为低调或缺失。

外形特征:黄眼先鹦哥是小型亚马逊鹦鹉,身长25.5至28厘米,体重约200至232克。全身主要为绿色,雄鸟具有鲜艳的黄色面部斑块,白色的前额,红色眼罩,以及暗色的耳羽区域。后冠为蓝绿色,逐渐变为清晰的绿色至颈背,其余上半身和下半身为黄绿色,多数身体羽毛边缘带有黑色,形成鳞片状外观。尾羽中央对呈绿色,末端淡黄绿色;次级飞羽和内侧初级飞羽为丰富蓝色;外侧初级飞羽绿底转蓝尖。雌鸟前额和冠部为蓝绿色,黄色面部斑块较淡,面部红色减少,耳羽覆盖有暗色痕迹,初级飞羽为绿色。

鸣叫特征:黄眼先鹦哥的叫声包括类似犬吠的 'rek-rek-rek-rek' 或 'rek-rek rek-rek rrehr',还有滚动的 'reeeah-h' 和 'kyeh-kyeh keeei-i-iirr',以及尖锐的 'ree-o-rak zeek ree-o-rah'。

生活习性:它们通常以30只以上的群体移动,往返于栖息地和觅食地之间,群聚时可达1500只。栖息于落叶林、半落叶林的内部和边缘,以及松树草原,海拔高度从海平面至约100米。其饮食以种子、果实、花朵、坚果、豆荚和农作物为主,与白额鹦鹉相似。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大致在3月至5月间,它们在树木或树桩的空洞中筑巢。一窝产四到五枚卵,孵化期为22到28天。幼鸟离巢时间和父母的照料细节尚不清楚。

区别辨识:与白额鹦鹉相比,黄眼先鹦哥具有深色颊斑,飞行时背部下部更鲜亮的绿色。雄鸟有明显的红色翼弯和白色前额,而雌鸟这些特征减弱或消失。雌鸟白额鹦鹉有白色前额和红色面罩,而黄眼先鹦哥雌鸟不具备这些特征。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包括墨西哥的金塔纳罗奥州、尤卡坦州和坎佩切州,以及科苏梅尔岛。少量分布于伯利兹北部,有记录显示曾在洪都拉斯的罗阿坦岛出现。

其他:其生态学信息仍待进一步研究。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黄眼先鹦哥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黄眼先鹦哥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