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额蓝颊鹦哥(英文名:Festive Amazon,学名:Amazona festiva),是鹦形目鹦鹉科亚马逊鹦鹉属的鸟类。中等体型、体形壮实的鹦鹉,主要特征是全身几乎全绿色,头部前额有一片醒目的红色。常见于南美洲的季节性洪泛森林沿大河或沿海地区,通常以对或较大群体出现,主要以水果和花朵为食,有时会长途迁徙于不同的觅食点之间。红额蓝颊鹦哥比蓝颊鹦鹉小,脸部图案较深,喙黑色,缺乏后者翅膀上对比鲜明的橙色斑块,叫声更为刺耳和鼻音。
外形特征:红额蓝颊鹦哥体长34-35厘米,全身羽毛主要是绿色的;眼周和前额带暗红色,眼睛上方和后面有淡蓝色调,下巴也有淡蓝色;颈背有轻微的鳞状效果;下背部和臀部红色;腕缘黄绿色;初级飞羽深蓝色;尾羽尖端黄色。喙呈角棕色,虹膜黄色,腿脚灰黑色。雌雄外观相似。幼鸟头部蓝色较少,下背部和臀部绿色。与亚马逊属其他种类的区别在于红色的臀部和下背部,以及眼周无裸露皮肤,翅膀上无红色或橙色的翼斑。
鸣叫特征:发出一系列吠声和尖叫,大多音调较低。飞行叫声是一种独特的鼻音笑声“wah-wah”或更滚动的“rrah-rrah”。
生活习性:紧密关联于沿主要水道的湿润低地植被(海拔至500米),如季节性洪泛的várzea和永久性淹没的igapó森林,河流岛屿,河岸生长,廊道森林,季节性湿润的草原。避免干燥森林,但在巴西的可可种植园中有记录。可能仅不规则地出现在圭亚那西北部,暗示存在季节性迁移,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委内瑞拉东北部的Delta Amacuro。
生长繁殖:繁殖信息知之甚少。在秘鲁东北部,筑巢于Mauritia flexosa和Astrocaryum jauari棕榈树中,入口通常高于地面5米,但巢室通常距离入口约2米。每窝产2-3枚白色卵(在圈养条件下)。孵化期报道为26-27天,但在圈养条件下为28天。在巴西亚马逊州、秘鲁东北部以及厄瓜多尔极东北部的记录显示,它们在2月至4月期间会在巢中育雏。
区别辨识:与红额蓝颊鹦哥相比,A. bodini的下体更偏黄,面部有灰黑色的额纹,前额红色,面部带有蓝绿色调;喙色报告为更深。两物种间未成年的差异未知。与其他亚马逊属鹦鹉的区别在于红色的臀部和下背部,眼周无裸露皮肤,翅膀上无红色或橙色的翼斑。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红额蓝颊鹦哥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哥伦比亚东部至圭亚那,以及亚马逊雨林西部。具体分布于委内瑞拉奥里诺科盆地东部,偶尔进入圭亚那西北部;哥伦比亚东南部(瓦乌佩斯和亚马逊)、厄瓜多尔东部(苏昆比奥斯和奥雷利亚纳)以及秘鲁东部亚马逊盆地至巴西东北部阿马帕和巴兰北部,直至秘鲁东北部和巴西东北部亚马逊盆地。
其他:红额蓝颊鹦哥的两个亚种A. f. festiva和A. f. bodini在分布和生态上有所不同,bodini亚种主要沿奥里诺科河分布,而指名亚种则在亚马逊盆地的河流附近。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红额蓝颊鹦哥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