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鹦哥(英文名:Mountain Parakeet,学名:Psilopsiagon aurifrons),是鹦形目鹦鹉科山鹦哥属的鸟类。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Puna草原地带。其自然栖息地为亚热带或热带的高海拔灌木丛。目前共识别出四个亚种。
外形特征:这种小型鹦鹉体长约18厘米,体重约45克。雄性山鹦哥头部、肩部、背部和尾巴呈绿色,主翼羽的外缘蓝色;脸、喉部和胸部黄色,逐渐过渡至黄绿色腹部。雌鸟相似,但额头黄色,幼鸟与雌鸟相仿,但尾部较短。亚种margaritae的两性均似雌鸟aurifrons,但体型更大,尾部更短,嘴灰色。rubrirostris的头部、胸部和腹部色彩更深,略带蓝色调,雄鸟嘴粉褐色,雌鸟灰色。robertsi的腹部绿色更深,颏部和喉部颜色更鲜亮。
鸣叫特征:其叫声包括尖锐的双重或三重音"tee-teet",类似灰鹡鸰的鸣声,以及略显沉闷单调的咕噜声系列。
生活习性:山鹦哥常在小群中活动,栖息于河岸附近的植被、灌木斜坡、荆棘灌木丛、普纳仙人掌,有时甚至在普纳草原上散落的灌木丛中,也会出现在花园、农田乃至城市公园。以季节性迁移的方式,冬季移向较低海拔。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阿根廷西北部为2月至3月,在智利北部为10月至12月。在干燥的河岸、陡峭悬崖或峡谷中筑巢,通常多个巢穴彼此靠近。巢洞宽8至10厘米,深可达1米。每窝产3至6枚白色蛋,偶尔在圈养和野外条件下可多达7枚,尺寸约为22.4至23.8毫米×17.8至18.6毫米。孵化期可能为23天,由雌鸟承担。雏鸟体重37至48克,据报道,巢期持续八周。
区别辨识:山鹦哥与同属其他物种的区别在于其独特的颜色模式,尤其是黄色面部和胸部,以及尾部长度的变化。亚种间的主要差异体现在颜色深浅和尾部长度上。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山鹦哥分布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海拔介于1,000至4,500米之间,涵盖秘鲁、智利、玻利维亚和阿根廷。四个亚种各自占据不重叠的栖息地,且在夏季会向更高海拔移动,冬季则向低处迁移。
其他:尽管全球范围内并不受到威胁,但亚种robertsi似乎仍鲜为人知。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山鹦哥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