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氏凤头鹦鹉

Tanimbar Corella Cacatua goffiniana

戈氏凤头鹦鹉(英文名:Tanimbar Corella,学名:Cacatua goffiniana),是鹦形目凤头鹦鹉科白凤头鹦鹉属的鸟类。是白凤头鹦鹉家族中体型最小的成员。原生于印度尼西亚塔宁巴尔群岛的森林,包括Yamdena、Larat和Selaru等岛屿,现已引入至卡伊群岛、波多黎各和新加坡。物种在2004年正式被描述,此前曾被误认为是另一种凤头鹦鹉。

外形特征:戈氏凤头鹦鹉体长约为31厘米,体重介于250克(雌鸟)到300克(雄鸟)之间。它们拥有相对短小的冠羽,眼睛周围有一圈灰色裸皮,眼睛与嘴喙间有粉红色羽毛。全身羽毛主要为白色,翅膀和尾巴下方有黄色调。成鸟眼色雄鸟呈棕色,雌鸟呈红棕色,喙和脚为灰色。幼鸟有暗灰色的眼睛。

鸣叫特征:成鸟发出响亮的尖叫,幼鸟则会发出类似猫叫的声音和类似于鸡尾鹦鹉的鸣声。

生活习性:主要栖息在塔宁巴尔群岛的沿海清除区和耕作区,以及内陆的一级和二级森林。日常活动范围包括在沿海平原的玉米田觅食,夜晚则返回森林休息。以玉米作物为主食,也掠夺其他作物。成群觅食能达到300只规模。

生长繁殖:每窝产卵2-3枚,由双亲共同孵化约28天,雏鸟在巢中停留大约10周,离巢后仍可能继续接受父母喂食数周。雏鸟覆盖着稀疏的黄白色绒毛。

区别辨识:中等大小的凤头鹦鹉,有粉红色面部和白色的羽毛,翅膀和尾巴下方有黄色。在原生地不易与其他物种混淆,但在引入的卡伊群岛可能与葵花鹦鹉混淆。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塔宁巴尔群岛(印尼摩鹿加群岛南部),包括Yamdena、Larat和Selaru等岛屿。引入至卡伊群岛、波多黎各、新加坡等地。

其他:由于栖息地丧失、非法猎杀和宠物贸易,戈氏凤头鹦鹉面临生存威胁。历史上,大量鸟类被捕获出口,导致野生数量锐减。现在,其在野外的数量远少于在人工饲养环境中的数量。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戈氏凤头鹦鹉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戈氏凤头鹦鹉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