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鹧鸪

Grey Francolin Ortygornis pondicerianus

灰鹧鸪(英文名:Grey Francolin,学名:Ortygornis pondicerianus),是鸡形目雉科 Ortygornis 属的鸟类。亦被称为灰鹧鸪。原生于南亚,包括伊朗东南部至印度和斯里兰卡。在开放的草地和干燥地带生活,如干草丛、灌木丛和农田。群居生活,叫声响亮,常被描述为“kateetar-kateetar”。在印度次大陆,当地人称之为teetar,这一名字源自其特有的鸣叫。

外形特征:灰鹧鸪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鸟,雄鸟平均长度为29-34厘米,雌鸟为26-30厘米。雄鸟的体重在260-340克之间,而雌鸟在200-310克。全身布满条纹,脸部呈淡色,喉咙边缘有一圈细黑线。雄鸟可能有单个或两个腿上的刺,雌鸟通常没有刺。喙暗色,虹膜棕色,腿橙色。幼鸟外观与成鸟相似,但头部和喉咙的标记不那么明显。

鸣叫特征:灰鹧鸪的叫声响亮且重复,被描述为“kateetar-kateetar”。在繁殖季节,雄鸟的叫声吸引挑战者,有时会形成对唱。

生活习性:偏好低矮草地覆盖的开阔地带,海拔高度一般不超过500米(印度)和1200米(巴基斯坦)。它们以种子、谷物和昆虫(如白蚁和甲虫)为食,偶尔捕食蛇类等较大猎物。夜宿于低矮的灌木丛中。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主要在4月至9月,筑巢于地面隐蔽处,有时也会在墙壁或岩石的缝隙中。每窝产卵6到8枚,较大的窝卵数可能反映了种内寄生现象。

区别辨识:花彩鹧鸪容易混淆,但后者斑点更明显,底色较暗。与沼泽鹧鸪相比,后者侧翼有条纹而非斑纹,栖息于湿润的草地和芦苇区。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伊朗东南部至印度次大陆和斯里兰卡。在印度次大陆,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脚以南,西至印度河流域,东至孟加拉国。在斯里兰卡北部也有分布。引入种群见于美国夏威夷群岛和内华达州。

其他:在印度次大陆北部,灰鹧鸪已被驯养用于斗鸟活动。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灰鹧鸪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