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斑啄木鸟(英文名:Waved Woodpecker,学名:Celeus undatus),是䴕形目啄木鸟科冠啄木鸟属的鸟类。属于冠啄木鸟属,中型热带雨林啄木鸟。其特征为紧凑身形,全身以棕色为主,带有波状黑色条纹背部与翅膀,腹部则呈现斑驳的鳞状图案。雄鸟拥有独特的红色面颊斑块,雌鸟则无。该物种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马逊雨林西部和中部,包括哥伦比亚东南部、秘鲁东部、巴西中部和圭亚那地区。
外形特征:波斑啄木鸟体长约23-26厘米,体重介于58-75克之间。雄鸟头部呈淡栗色,有红褐色羽冠,耳羽和颈侧有黑斑点或细纹。雄鸟具有一条从喙根延伸至耳羽前缘的宽阔红带,雌鸟则缺乏这一特征。下巴和喉部为肉桂色,饰有黑斑或条纹。上身包括翼覆羽和三级飞羽均为赤褐色,宽幅黑条纹覆盖,臀部通常更淡、偏黄色。黑色飞羽带有肉桂色条纹,尾羽上表面黑底赤纹,下表面较暗淡,有时泛黄。下体赤褐色,腹部比胸部颜色浅,胸部有不规则波浪状黑条纹,腹部和两胁则有更规律的条纹。幼鸟整体较成鸟暗淡,上体条纹较轻。
鸣叫特征:波斑啄木鸟最常被察觉的是其特有的鼻音双音节叫声,被描述为“currey-kuu”。第一声M形,持续约0.25-0.3秒,频率集中在1-2kHz。第二声过滑,音调明显更低,最长可达0.5秒。叫声间歇通常为5秒以上,配偶常会回应。此外,还发出粗糙的双音节‘hrree!khrrr’叫声,总长度约0.4秒,有时成对同时发出。长叫声包括几种多音节短语,如延长版的主叫声或一系列金属质感的‘ping!ping!ping!’声。
生活习性:波斑啄木鸟栖息于密集的热带雨林中,偏好高大的森林,包括季节性洪水区域,海拔低于1000米。它们常出现在混合物种群中,活跃于树冠层,攀爬树干和大枝,探索树皮裂缝和树栖白蚁巢穴。以蚂蚁、白蚁为主食,偶尔食用种子和果实。一般独居或成对活动,有时加入小家庭群体,频繁参与混合物种群。全年居民,活跃于清晨。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委内瑞拉为2月至4月,在圭亚那地区从5月底到8月,巴西可能更早或更晚。在活树或死树上挖巢,高度从4至30米不等。有关繁殖细节如窝卵数、孵化期、离巢时间和亲代照料尚不清楚。
区别辨识:波斑啄木鸟与南美栗啄木鸟相似,但色彩不那么鲜艳,体型更小。主要通过体型、色彩和叫声辨别。此外,其与鳞胸啄木鸟曾被认为是两个独立物种,但遗传分析显示它们应被视为同一物种的不同亚种。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南美亚马逊雨林西部和中部,具体涵盖哥伦比亚东南部、秘鲁东部、巴西中部和圭亚那地区。局部可见于玻利维亚北部、秘鲁东部、厄瓜多尔东部。
其他:波斑啄木鸟和鳞胸啄木鸟的分类历史复杂,曾被认为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但基于遗传学证据,现被视为单一种的多个亚种。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波斑啄木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