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斑啄木鸟

Great Spotted Woodpecker Dendrocopos major

大斑啄木鸟(英文名:Great Spotted Woodpecker,学名:Dendrocopos major),是䴕形目啄木鸟科啄木鸟属的鸟类。又名: 赤鴷、臭奔得儿木、花奔得儿木、花啄木、白花啄木鸟、啄木冠、叼木冠,最显著的特征是雄鸟枕部具狭窄红色,雌雄臀部均为红色。作为留鸟,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包括山地和平原的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阔叶林,尤其偏爱混交林和阔叶林,也可见于林缘次生林、农田地边疏林及灌丛地带。

外形特征:成年大斑啄木鸟体长20-24厘米,体重70-98克,拥有光泽的蓝黑色上体,白色的脸颊和颈侧,黑色线条从肩部延伸至颈背,胸前有黑色基部。显著的白色肩斑,翼和尾部有黑白相间的条纹,下体白色,腹下部鲜红色。雄鸟具有红色颈背斑,雌鸟则无。幼鸟羽色较暗淡,上体微棕色,下体污白色,腹部呈粉色,头部红色不如成鸟鲜明。

鸣叫特征:发出尖锐的“kik”声,有时会连串快速重复,形成木质的“krrarraarr”声。繁殖季节,会发出一系列“gwig”音,特别是在求偶展示中。

生活习性:广泛栖息于多种类型的林地,包括纯阔叶林到纯针叶林,也常见于树丛、树行、公园和花园。从海平面至欧洲的树线高度,海拔可达2000米。以昆虫为主食,如甲虫幼虫、鳞翅目幼虫等,也吃蚂蚁、蜘蛛和其他节肢动物。冬季以富含脂肪的植物产品如坚果和松果种子为食,占能量摄入的30%-80%。利用各种树木的树洞筑巢,有时也会使用人造结构。

生长繁殖:繁殖期从4月中旬至6月,北方和高海拔地区稍晚。一夫一妻制,但存在多配偶制现象。繁殖洞穴通常每年新开凿,由雄鸟主导挖掘,位于0.3-26米高的树上,平均深度25-35厘米。每窝产4-8枚卵,正常为5-7枚,孵化期10-12天,双方共同育雏,雏鸟20-23天后离巢。首次繁殖年龄为一年。

区别辨识:叙利亚啄木鸟的区别在于黑色脸颊条纹和更红的下体颜色,幼鸟的颊条可能不完整,易与叙利亚啄木鸟混淆。白翅啄木鸟具有更广泛的白色翼斑。信德啄木鸟叙利亚啄木鸟相似,但可通过上述特征与大斑啄木鸟区分开。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在欧洲,估计有330万至448万对,俄罗斯欧洲部分有100万至1000万对。德国、白俄罗斯和法国拥有最大数量的繁殖对。虽然某些地区面临威胁,如Canary Is的D. m. canariensis和D. m. thanneri,但总体上,物种适应性强,数量稳定或略有增加。

地理分布:从爱尔兰至日本,北非从摩洛哥至突尼斯,遍布欧亚大陆。在欧洲,分布从海平面至2000米海拔高度,北非可达2200米,中亚可达2500米。在北方,当松果和云杉果短缺时,会出现大规模迁徙。

其他:大斑啄木鸟在17世纪因森林砍伐在爱尔兰绝迹,但21世纪初自然地重新定居。在北美洲有零星记录,主要在阿留申群岛、普里比洛夫群岛和阿拉斯加。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大斑啄木鸟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