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山啄木鸟

Himalayan Woodpecker Dendrocopos himalayensis

喜山啄木鸟(英文名:Himalayan Woodpecker,学名:Dendrocopos himalayensis),是䴕形目啄木鸟科啄木鸟属的鸟类。相对较大的啄木鸟,分布于欧亚大陆的北部地区,主要栖息于印度次大陆的北部,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及其周边地带。可见于阿富汗、印度、尼泊尔、不丹和巴基斯坦。其自然生境为温带和针叶林区。

外形特征:体长23-25厘米,体重57-85克。雄鸟具有淡黄白色前额,鲜红色的冠羽至颈部上端,通常带有黑色或灰色羽毛基部(尤其是前冠羽和冠羽两侧),黑色颈后部;白色眉纹、颊部和耳羽带有微黄色调;眼后有可变的黑色斑块,有时孤立且明显,有时与冠羽相连,也可能完全缺失;完整的黑色颊纹扩展至颈部侧面,连接至黑色条纹,向下延伸到上胸部侧面,向上至耳羽后方(常断开)与颈后冠羽侧边相接;颈部侧面后部为白色至浅黄褐色;整个上体黑色,内翼覆羽有大量白色,飞羽有白色横纹;尾上覆羽黑色,最外侧两根尾羽大部分白色,基部黑色,尖端有少量黑色横纹,相邻尾羽尖端有白色横纹,但尾部白色量可变,有时更多黑色横纹;下体浅黄或灰褐色,胸腹部常带有污黄色,腹下部和尾下覆羽红色,偶尔在下侧有条纹或横纹;喙长而几乎笔直,凿状尖端,黑灰色至深灰色,下颚常较浅色;虹膜红棕色;腿灰色至暗绿色或绿褐色。雌鸟冠羽至颈后部黑色。幼鸟比成鸟更暗淡,黑色部位呈褐色,下腹部粉红色,而非红色,且不延伸至腹部,上下体侧有部分条纹,下体侧有横纹,两性前额有白色斑点,头顶中央有橙红色斑块,雌鸟较小。

鸣叫特征:发出金属摩擦声的叫声,单音节的“chuck”,以及短促、快速的敲击声。

生活习性: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栖息于橡树、松树和混交林中的树干上寻找昆虫。它以昆虫和它们的幼虫、其他节肢动物为食,冬季还食用橡子(Quercus dilatata)和松树(Pinus wallichiana, P. longifolia)的种子。它会在石头上敲打松果以获取种子。

生长繁殖:繁殖信息未提供。

区别辨识:独特的黑色眼纹和颈部侧面的黑色条纹,雄鸟的红色头顶,以及下体和尾下覆羽的红色或粉色,使其易于与其他物种区分。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欧亚大陆的北部地区,具体从阿富汗东北部至尼泊尔西部,主要栖息于喜马拉雅山脉及其周边地带。

其他:系统发育历史未提供。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喜山啄木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喜山啄木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