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额啄木鸟(英文名:Golden-fronted Woodpecker,学名:Melanerpes aurifrons),是䴕形目啄木鸟科食果啄木鸟属的鸟类。中美洲温带至热带地区的留鸟,美国仅在得克萨斯州及俄克拉何马西南部可见。该种呈现显著的地理变异,分3~4个渐变亚种群,曾被拆分为独立种,现归并为拥有12个亚种的单种。美国境内以得州南部豆科灌木(mesquite)灌丛密度最高,体型中等,黑白背纹,雄鸟额头金黄、头顶红,雌鸟头顶灰而无红斑,常高声鸣叫,易与近亲红腹啄木鸟混淆并杂交。
外形特征:体长22–26厘米,体重65–102克,雌雄同形略异。上体黑白相间横斑,臀部白色,尾羽黑色而外缘具白斑。雄鸟具鲜黄至橙黄额簇羽与后颈,头顶中央有断续的红色冠斑;头侧、胸及胁烟灰色,腹部中央黄色。飞行时初级飞羽基部显大白斑。雌鸟冠部无红斑而呈烟灰色,额羽及后颈色更偏黄。幼鸟色泽暗淡,头顶及胸具暗褐细纹,后颈与额羽色彩不显。
鸣叫特征:全年极善鸣叫,常见粗厉连续的“churr”宣示领域;急促的“cha”或“check-check”作警戒;低沉“krr”用于配偶间交流;受惊时发出刺耳“chuh-chuh-chuh”。声音比红腹啄木鸟更低沉沙哑,适应开阔干旱环境。
生活习性:留鸟,不迁徙。栖息于0–2500 m的干旱至半干旱灌丛、河岸林、次生林及城镇绿地,尤喜豆科灌木与河岸山核桃、棉白杨混交林。以啄食、探取、飞捕等方式觅食昆虫与果实,夏季食仙人掌果致面部染紫,秋冬集中取食山核桃。偶与白斑哀鸽、草地鹨等混群地面取食。
生长繁殖:繁殖期因地而异:得州3–6月,中美洲可自1月开始,年可2–3窝。雌雄共同在活树或枯树、电线杆、巢箱中凿巢,6–12天完工,巢腔深约31.6厘米,入口径约4.9×5.5厘米。每窝4–5枚(3–7枚)无斑白卵,双亲共孵12–14天,雏鸟30日龄离巢。
区别辨识:与红腹啄木鸟区别:后者雄鸟红斑自冠延至后颈,尾中央羽具白斑而非全黑,叫声更高更柔。与吉拉啄木鸟重叠区雄鸟红斑较小,后颈无黄,尾羽具白斑,叫声更高。与霍氏啄木鸟重叠区后者体型较小,后颈黄色,上体横斑更宽。
保护现状:IUCN: 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自美国俄克拉何马西南、得克萨斯州全域,经墨西哥高原至哈利斯科、伊达尔戈,沿墨西哥湾及尤卡坦半岛南下,跨伯利兹、危地马拉、萨尔瓦多至尼加拉瓜西北部;太平洋坡自瓦哈卡州延伸至恰帕斯内陆。偶见迷鸟至新墨西哥、密歇根及佛罗里达。
其他:近40年在美国境内因豆科灌木扩张而数量与分布面积增加;与红腹、吉拉及霍夫曼啄木鸟局部杂交,杂交率可达5–16%。委氏啄木鸟是其亚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金额啄木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金额啄木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