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啄木鸟

Hispaniolan Woodpecker Melanerpes striatus

拉美啄木鸟(英文名:Hispaniolan Woodpecker,学名:Melanerpes striatus),是䴕形目啄木鸟科食果啄木鸟属的鸟类。仅在加勒比海岛屿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希斯帕尼奥拉岛发现。以鲜艳的黄色和黑色条纹背部、红色头部和灰色脸部为显著特征。

外形特征:成年拉美啄木鸟长约20至24厘米,体重介于65至92克之间,存在明显的性别大小差异。雄鸟具有鲜亮的红色前冠至上颈背,其余头部呈淡灰白色至灰色,耳羽较灰,下巴和喉咙为橄榄色;下颈背宽条黑白相间;上体和三级飞羽金黄条纹,条纹在磨损羽毛上更白;黄或绿黄色臀部,红尖尾羽,常有淡黑条纹;红上尾羽基部黑色;褐色主翼和次级飞羽黄条纹,主翼条纹更白;上尾棕黑色,外羽边缘白色;下体暗红棕色,略带灰色,胸腹橄榄色,偶尔腹部有红尖羽毛和深色侧腹条纹;下翼棕色和白色条纹,覆羽纯橄榄色;下尾棕色,外羽泛黄;长喙直而宽,暗灰色,顶端更黑;虹膜白至浅黄色;腿绿灰色。雌鸟较小,喙最长可达雄鸟的21%短,黑冠常有白色斑点。幼鸟与成鸟相似,但红尾羽和尾覆羽更橙色,范围更小,两性黑冠有白色斑点和少量红尖。

鸣叫特征:鸣叫多样,包括长达23音符的远距离通讯系列;常见的是连接的“waa”音符在相遇时发出,同时伴有侵略性的“wup”声,更防御性的“ta”和“ta-a”叫声;还有3至5个不同的音符组合成短促的‘bdddt’叫声。近洞的乐器信号;啄木声罕见。

生活习性:栖息于多种林地环境,包括湿、干、阔叶和针叶林,也出现在种植园、仙人掌灌丛、红树林区、沼泽、草原、棕榈林、农耕区和城市公园。成群结队地觅食,以昆虫、蜘蛛、蝎子、蜥蜴、果实、种子、谷物和树液为食,能捕捉飞行中的昆虫,大食物会在砧板上敲碎。

生长繁殖:全年均可繁殖,主要集中在2月至7月。独居或群居,有时松散群体由3至20巢组成,单棵树最多记录到26巢,高处巢穴似乎由优势个体占据。巢穴由双亲共同挖掘,通常由雄鸟主导,位于2至11米高的枯树、活或枯死的棕榈树、仙人掌、树桩或电话杆中;入口平均高度9.7厘米,宽度7.9厘米;巢址和显眼栖木受到保卫。每窝产4至6枚蛋;孵化和离巢时间未详细记录;一项研究中,4只雏鸟在3.6小时内被雄鸟喂食15次,雌鸟喂食17次,平均6.8分钟喂一次;雏鸟主要通过反刍喂食;离巢雏鸟在巢附近由父母喂养数天。

区别辨识:拉美啄木鸟在它的范围内没有类似物种。其独特的黄色和黑色条纹背部、红色头部和灰色脸部使其易于识别。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希斯帕尼奥拉岛,包括多米尼加共和国和海地,以及附近的贝阿塔岛(Beata I)。

其他:拉美啄木鸟对水果和种子的偏好可能会与农业利益产生冲突;有时因攻击商业作物而遭到局部迫害,历史上曾因捕获其舌头而获得赏金。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拉美啄木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拉美啄木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