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啄木鸟

Lewis's Woodpecker Melanerpes lewis

刘氏啄木鸟(英文名:Lewis's Woodpecker,学名:Melanerpes lewis),是䴕形目啄木鸟科食果啄木鸟属的鸟类。以独特的色彩模式和社交行为著称。这种鸟的上半身呈深绿色光泽,颈部有一圈灰色项圈,脸部深红,腹部带有粉色。雄鸟和雌鸟外观相似,幼鸟则比成鸟更暗淡和棕色。其分布范围从加拿大西南部至美国西南部,冬季可南下至墨西哥北部。刘氏啄木鸟偏好开阔林地,有时靠近人类居住地,利用电话杆藏储橡果,同时也会从显眼的栖木出发捕捉昆虫。

外形特征:刘氏啄木鸟体型中等偏大,长约26-28厘米。头部、背部、翅膀和尾巴为绿黑色,具有显著的银灰色项圈和上胸,脸部深红色,下胸和腹部为粉红色或鲑鱼红。雄鸟和雌鸟外表相似,雄鸟略大于雌鸟,但无法仅凭外观确定性别。幼鸟全身较暗,背部更偏棕色,缺乏成鸟的灰、红、粉色调,但个体间差异较大。飞行时,尾巴末端的羽片在成年鸟中比年轻个体更为圆润。

鸣叫特征:刘氏啄木鸟的叫声相对粗糙,与其它啄木鸟相比有所不同,可能拥有多种不同的叫声组合。

生活习性:刘氏啄木鸟栖息于开阔的森林地带,活动范围广泛,从低海拔的河岸到高海拔的烧毁区和松树林都有分布。它们在繁殖季节会利用枯死树木中的树洞筑巢。在夏季以昆虫为主食,冬季转而食用橡果和其他坚果,常将食物储存在树皮裂缝中以备冬日食用。它们的飞行风格类似乌鸦,进行长时间滑翔和复杂的空中机动。

生长繁殖:刘氏啄木鸟在枯木枝上挖掘巢穴,主要由雄鸟负责。雌鸟每次产卵5至9枚,蛋壳纯白。两性共同孵卵,白天由雌鸟,夜间由雄鸟负责。孵化期约12天,幼鸟在孵化后四周至五周离巢。

区别辨识:刘氏啄木鸟的羽毛色彩独特,易于与其他啄木鸟区分开来。飞行时直接缓慢,频繁滑翔,与北美其他啄木鸟的飞行方式明显不同。远距离飞行时,可能会被误认为乌鸦或松鸦。通常在繁殖季早期以外的时间很少发出鼓击声。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区主要位于北美,从加拿大西南部至美国西南部,包括蒙大拿、怀俄明、科罗拉多、新墨西哥、亚利桑那、犹他、内华达、加利福尼亚等地。非繁殖季节分布可达墨西哥北部。

其他:刘氏啄木鸟自历史上的刘易斯与克拉克探险队首次被记录以来,一直是鸟类学家研究的对象。其食性灵活,夏季以昆虫为主,冬季转向坚果,展现了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刘氏啄木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刘氏啄木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