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领拟啄木鸟(英文名:Black-collared Barbet,学名:Lybius torquatus),是䴕形目非洲拟啄木鸟科非洲拟啄木鸟属的鸟类。中等体型、外形粗壮的非洲拟啄木鸟科鸟类,以黄色腹部、红脸配以黑色颈环和胸带而著称。广泛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和东南部的开放和封闭林地、河流森林及耕作地带。
外形特征:体长约17.5至19厘米,体重北区35至48克,南区45至80克。头、喉部呈红色(有时为黄色),后冠、颈背和肩部黑色,上身其余部分棕色并带有黑色细纹。胸前有黑色横带,腹部黄色。喙大且黑色,具有一至两颗‘齿’状突起。幼鸟颜色较淡,头部少有红色,喙色较浅且无‘齿’。
鸣叫特征:成对鸣唱多彩且特有的二重唱,声音类似“two-pudley, two-pudley, two-pudley”,持续时间可达一分钟以上。鸣唱伴随翼拍和振翅。
生活习性:常驻于多种开放和封闭的林地,包括农田、花园、金合欢树林、河岸森林、灌木草地及特定类型的林地。海拔高度从海平面到1820米。以葡萄、番石榴、无花果等多种果实为食,同时捕食蚂蚁、甲虫、蜜蜂等昆虫。在树叶间觅食,沿树枝和树干的树皮搜寻,偶尔从栖息处捕食空中飞虫。
生长繁殖:繁殖期在大多数地区为8月至次年4月,卢旺达和东刚果为4月至5月,南部安哥拉和津巴布韦则主要为9月至12月。一季最多可产四窝。社会性群居,巢穴由主要配对挖掘,位于树桩、枯枝或枝条下侧,深度可达48厘米。群体共同孵化1至5枚蛋,平均3.3枚,孵化期18至19天。雏鸟由全体成员喂养,约28天后到达巢口,33至35天后离巢,幼鸟在群体中停留约5个月,部分成为下一季的帮手。
区别辨识:与红颊拟啄木鸟的区别在于后者有黑色下体。与褐胸拟啄木鸟相比,后者有宽大的棕色胸带和淡色喙。不同亚种在色彩和体型上有细微差异。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和东南部,包括安哥拉、博茨瓦纳、布隆迪、刚果民主共和国、斯威士兰、肯尼亚、莱索托、马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卢旺达、南非、坦桑尼亚、乌干达、赞比亚和津巴布韦。
其他:黑领拟啄木鸟对其它洞巢鸟类具有侵略性,且在互动中经常占据优势,甚至会扩大其它小型拟啄木鸟的巢穴和栖息洞,这可能使其在适宜繁殖地点减少的情况下仍保持相对安全。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黑领拟啄木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