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拟啄木鸟

Great Barbet Psilopogon virens

大拟啄木鸟(英文名:Great Barbet,学名:Psilopogon virens),是䴕形目拟啄木鸟科火簇拟䴕属的大型鸟类,广泛分布在印度次大陆至东南亚的森林地带,最高可达3,000米海拔。其显著特征为蓝头、大黄喙、棕绿条纹体及红尾下覆羽。数量虽不多,但已被纳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外形特征:大拟啄木鸟体长32–35厘米,重164–295克,为最大型的拟啄木鸟,具有庞大的黄喙。成鸟头色暗蓝带绿,身披棕色与绿色条纹,下腹黄斑点缀,尾下覆羽鲜红。幼鸟相似但色彩较暗,尾下覆羽粉红。存在一些黄色调变异个体。

鸣叫特征:鸣声独特响亮,连续的'kee-aar'至'peeao'音符,雌雄会相互应答。雄鸟发出慢长音,雌鸟音调快短。另有尖锐'karr-r'声,展示时翼振嘈杂。

生活习性:栖息于落叶与常绿森林,海拔800至2400米间,冬季会迁往低地。以多样水果为主食,如无花果、浆果等,也摄食花蜜与昆虫。集群可达40只。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2月至8月或9月,一季可能有两至三窝。营巢于死树或枝干,深可达60厘米。产卵2至5枚,主要3至4枚,双亲共孵,孵化期13至15天,雏鸟期超38天。

区别辨识:与同类相比,大拟啄木鸟体型最大,具独特的蓝头、黄喙与红尾下覆羽。不同亚种颜色深浅与黄色条纹有异。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繁殖于喜马拉雅山脉中下部,分布于北印度、巴基斯坦北部、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及东南亚部分地区,远至中国东南部与缅甸。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东南部山区。

其他:适应性强,能在残存森林中生存,如山谷栽培区。在多个保护区可见,如印度的Namdapha国家公园、香港的Tai Po Kau自然保护区及泰国的Nam Nao、Doi Inthanon和Kaeng Krachan国家公园。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大拟啄木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大拟啄木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