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嘴簇舌巨嘴鸟

Ivory-billed Aracari Pteroglossus azara

白嘴簇舌巨嘴鸟(英文名:Ivory-billed Aracari,学名:Pteroglossus azara),是䴕形目巨嘴鸟科簇舌巨嘴鸟属的中型攀禽。分布于南美洲的亚马孙雨林西北部,以其独特的外形和色彩吸引人注目,具有黑色和栗色的头部,鲜艳的红色颈部,绿色背部和黄色腹部,长而白色的喙为其显著特征。

外形特征:白嘴簇舌巨嘴鸟体长约36至45厘米,体重介于120至160克之间。雄鸟具有黑色顶冠,栗色头和喉,红棕色颈背,绿色下背,红色臀部,窄黑颈环,宽红胸带,宽黑腹带,黄腹和绿大腿。雌鸟顶冠暗褐色,黑颈环较窄。喙色因亚种而异,P. a. azara的喙大多呈黄色,带有深红至棕色线,P. a. flavirostris的喙上颌黄至象牙色,具橙色斑点,下颌黄至象牙色,中线橙棕色。

鸣叫特征:白嘴簇舌巨嘴鸟的叫声包括一系列2到6个哀怨的‘twaaa-a-a’或‘tweee-ee’或‘traaa-at’音符,还有咔嗒声、哼鸣接触音、鼻音‘nyek’、类似咕噜的音符、‘kyeek’警报声和纯咔嗒声。

生活习性:白嘴簇舌巨嘴鸟常居于南美洲的森林中,偏好早至中期演替森林,较少见于成熟森林。它们主要在树冠层活动,通常成对或小群体觅食,饮食以水果为主,辅以节肢动物。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从12月持续到5月,部分地区从2月至8月。巢建于树洞中,一窝产2至4枚光滑白蛋,孵化期约为16天,雏鸟孵化后需3周才能睁眼,约45天后开始独立生活。

区别辨识:白嘴簇舌巨嘴鸟与其他簇舌巨嘴鸟属物种的区别在于其独特的喙色和身体颜色模式。亚种间主要通过喙的颜色差异进行辨识。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和委内瑞拉的亚马孙雨林西北部,常见于早至中期演替森林。

其他:白嘴簇舌巨嘴鸟的学名azara纪念了自然学家Félix de Azara。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白嘴簇舌巨嘴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白嘴簇舌巨嘴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