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颊小蓬头䴕(英文名:Grey-cheeked Nunlet,学名:Nonnula frontalis),是䴕形目蓬头䴕科小蓬头䴕属的鸟类。分布于哥伦比亚和巴拿马的森林地带。其特征为较丰满的体型,具大而略向下弯曲的喙。整体呈褐色,头顶温暖的赤褐色,脸颊灰色,喉部淡黄褐色,眼部周围有粉色眼环。性别相似,常单独或成对出现在森林较低至中层。
外形特征:长度约14至15厘米,体重介于14.5至19.5克。头顶深栗色,上体为单一的棕色,臀部颜色更亮;眼上方、脸颊和眼周为灰色,细长的暗色眼纹;尾羽长度约为全长的四分之一,末端平截,呈深棕色,尖端近黑色;颏部到下胸及两侧为赤褐色,腹部中央呈淡黄色,尾下覆羽白色;喙为银蓝色或灰色,顶部和切割边缘为黑色;虹膜深棕色,裸露的眼眶环为红色;脚为暗褐色或绿灰色。幼鸟色泽较淡,较为暗淡。亚种pallescens全身较淡,头顶非常暗淡,喉部和胸部为淡黄色;亚种stulta头顶非常暗,尾羽除外侧羽毛外几乎全黑,臀部颜色较为暗淡。
鸣叫特征:发出哀婉、节奏均匀的长达20个音符的系列叫声,听起来像是“weeip weeip, weeip...”。
生活习性:栖息于森林和林地,偏好有茂密灌木层的环境,活动范围涵盖从湿润的原始森林到次生林、河岸树林和灌丛。通常在森林较低层次活动,也可上升至次冠层。饮食以正翅目昆虫、毛虫、蠼螋(Dermaptera)、小型甲虫、蝉和蜘蛛为主,有时会加入由蚁鵙(Myrmotherula)、小型鵙(Tyrannidae)等组成的混合觅食群。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从2月持续至6月,具体繁殖生态知之甚少。整个属的筑巢行为研究不足,但锈胸小蓬头䴕会在浅坑中筑巢,用树枝和树叶覆盖,通常产卵数量为四个。
区别辨识:在有限的分布范围内具有独特性,通过深色栗色的头顶、灰色脸颊、淡黄褐色的喉部和粉色眼环等特征与其他物种区分开来。亚种间主要在色泽深浅和某些部位颜色上有差异。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虽然其成熟个体估计少于50,000只且数量正在减少,但在哥伦比亚总体上仍相对常见。
地理分布:分布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巴拿马和哥伦比亚,亚种stulta分布在巴拿马中部至哥伦比亚西北部,亚种pallescens位于哥伦比亚北部的加勒比低地,指名亚种则在哥伦比亚北部内陆。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灰颊小蓬头䴕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灰颊小蓬头䴕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