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鹟䴕(英文名:White-throated Jacamar,学名:Brachygalba albogularis),是䴕形目鹟䴕科苍头鹟䴕属的小型鸟类,体长约15至16厘米,分布于南美的亚马逊盆地西部,包括东部秘鲁、西部巴西及北部玻利维亚。雄鸟具有鲜明的白色脸和喉咙,上部暗棕色至黑色,带有绿蓝色光泽;腹部暗棕色至黑色,中央有栗色斑块。雌鸟相似,可能拥有更大面积的栗色腹部。
外形特征:白喉鹟䴕体型小而独特,体长15至16厘米,雄鸟的喉咙、眉纹及头部侧面显著白色;上体深棕色或暗黑色,略带绿蓝光泽;翅膀和尾巴黑色,尾巴短而方;胸部和腹部深棕色或近乎黑色,腹部中央有一块延长的栗色斑块;下尾覆羽黑色;喙长4至5厘米(从鼻孔起算3.8厘米),细长,淡黄色;虹膜淡蓝色;裸露的面部皮肤黄色;脚黑色。雌鸟相似,可能腹部的栗色斑块更为广泛。幼鸟未被描述。
鸣叫特征:白喉鹟䴕的叫声为哀怨的上扬双音节“psueet”或“kuweei”,相当频繁,尤其在巢穴内部发出。其歌声为一系列高音的哨声,起初加速,随后以几声较长、上升且更哀怨的音符结束,模仿“pee-pipi-peeee tewee tewee tewee”。叫声被认为与燕嘴唐纳雀类似,但稍显沙哑且更多音节。
生活习性:白喉鹟䴕栖息于低地原始森林边缘,通常在várzea或沿河流的次生环境中,如河岛和Gynerium芦苇与竹林,以及Cecropia树的过度生长地带。它们主要在树冠层和中层活动,记录高度可达600米。白喉鹟䴕似乎很少迁移,保持在固定区域内。它们的饮食主要包括鳞翅目昆虫(如Eurema、Eunica)和膜翅目昆虫(如Vespidae)。它们安静地停在树冠水平的暴露枝条上,从那里飞扑捕捉飞行中的昆虫,捕食距离一般在1至17米之间,捕食飞行距离报告为2至30米,长时间的努力通常以上升俯冲结束。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未知,但在秘鲁东南部Manu国家公园附近的Cocha Cashu,8月至9月间发现四个巢穴,都在1至3米高的垂直河岸挖掘的洞穴中,部分被倒下的竹子等植被遮蔽。每巢由多达四只成鸟协同喂养幼鸟,每小时访问巢穴15至20次,每次停留1至48秒。没有更多的繁殖信息。
区别辨识:白喉鹟䴕与其他jacamar的区别在于其巧克力棕色的外观,奶油色的脸部和喙,以及更社交的习性,经常以小组形式出现。与苍头鹟䴕相比,其腹部的栗色斑块可能更大。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白喉鹟䴕分布在南美洲亚马逊雨林西部,具体包括秘鲁东部(Loreto、Madre de Dios,可能还包括Cajamarca)、巴西西部(Solimões河、Javari河、上Purus河)以及玻利维亚北部(Pando、La Paz)。在秘鲁,它们的分布记录高达600米。
其他:白喉鹟䴕被认为是Inambari特有种区的特有种,虽然它在一些地区显得稀少且分布零散,但它在整个极端西南巴西Acre州的适宜生境中普遍存在。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白喉鹟䴕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