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喉皱盔犀鸟

Plain-pouched Hornbill Rhyticeros subruficollis

淡喉皱盔犀鸟(英文名:Plain-pouched Hornbill,学名:Rhyticeros subruficollis),是犀鸟目犀鸟科花冠皱盔犀鸟属的鸟类。中型犀鸟科鸟类,外观酷似缩小版的花冠皱盔犀鸟。其显著特征包括黑色体羽搭配白色尾羽,雄鸟的头部和颈部呈白色,拥有黄色喉囊,而雌鸟喉囊为蓝色。该物种主要分布于东洋界,具体包括缅甸南部至马来半岛一带的低地森林。

外形特征:体长65-70厘米,体重1815-2270克(雄鸟)。全身黑色,尾部短而白。雄鸟具有暗赤褐色的冠羽和颈背,头侧至上胸为奶油白色;喙部淡黄色,基部红棕色;小而皱褶的头盔黄白色带红棕色底色;眼周裸皮紫红色,有大面积可膨胀的黄色喉囊。雌鸟比雄鸟小,头至胸部全黑,喉囊蓝色。幼鸟与成年雄鸟相似,但喙较小,无头盔。

鸣叫特征:发出三音节的‘keh-kek-kehk’叫声,音质与花冠皱盔犀鸟类似,但音调更高。

生活习性:栖息于常绿和混交落叶山林,尤其沿河谷地带,海拔通常在低地,最高记录到约1000米。以果实为主食,偶尔摄取小型动物。主要在森林树冠层觅食,也会下降至地面。

生长繁殖:繁殖信息有限。筑巢于天然洞穴或旧啄木鸟洞中,高度至少18-21米。产卵期在1月至3月,泰国记录显示5月初幼鸟仍在巢穴中被喂养。一窝产卵1-3枚;孵化和离巢期信息未知。

区别辨识:与非常相似的花冠皱盔犀鸟相比,体型更小,喙基部深红色,下颌无棱角,喉囊无暗斑。雌雄之间通过喉囊颜色区分。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CITES: I & II。在其有限分布范围内数量稀少至罕见。缅甸、印度、北缅甸和苏门答腊的记录可能因与混淆而误报。主要威胁来自其分布区内的低地森林大规模砍伐;猎杀也是一个问题,特别是在缅甸和泰国,由于群居习性,影响更加严重。

地理分布:分布于缅甸南部、泰国西部和马来西亚北部半岛,主要栖息于Dawna山脉和Tenasserim山区的森林中。

其他:受到栖息地丧失的威胁,同时也是东方黑白犀鸟的巢穴竞争者,两者主要在四膜果和无花果树上筑巢。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淡喉皱盔犀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淡喉皱盔犀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