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嘴弯嘴犀鸟(英文名:African Grey Hornbill,学名:Lophoceros nasutus),是犀鸟目犀鸟科Lophoceros的鸟类。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广大区域以及阿拉伯半岛西南部。其最显著的外部特征是带有小冠状突起的长而弯曲的喙,雄鸟的喙基部呈白色,雌鸟的喙尖端呈现紫红色。生活在开阔的灌木草原和阔叶林地带。
外形特征:黑嘴弯嘴犀鸟体型介于45至51厘米之间,体重雄鸟172到258克,雌鸟163到215克。全身暗灰色和棕色,翅膀羽毛边缘淡色,眼后有白色条纹,背部和尾巴尖端白色,腹部白色。雄鸟具有黑色喙,喙上部基部有白色,下部有白色脊线。与灰嘴弯嘴犀鸟的区别在于背部有白色,喙较暗,冠状突起较小。雌鸟比雄鸟小,喙和冠状突起乳白色,喙尖紫红色。幼鸟与成年雄鸟相似,但喙较小,无冠状突起。
鸣叫特征:发出一系列尖锐的笛声,音节通常从高音到较低音间歇变化,"pee-pee-pee-pee-pee-pleeuw-pleeuw-pleeuw-pleeuw.."。
生活习性:栖息于开阔的灌木草原和落叶林,从半沙漠边缘到密集林缘。它们以昆虫为主食,尤其是树上的蚱蜢、甲虫、螳螂和蚧虫;也吃树蛙、变色龙、蜥蜴和小鸟巢中的幼鸟;偶尔会吃一些水果和种子,特别是在旱季。它们主要在树和灌木的叶片中觅食,也能在空中捕食昆虫,有时会跟随大型哺乳动物获取被它们惊扰的昆虫。
生长繁殖:繁殖期随树叶生长而开始,主要在非洲中部和南部为8月至3月;在西部、东北部和东部非洲时间较为分散。巢建在树洞自然空腔中,高度0.7至9米,或岩石面,旧的啄木鸟洞中,铺垫树皮碎片和少量干叶;连续多年使用同一巢址。产卵2至5枚,封巢前准备5至11天;孵化期24至26天;雏鸟出生时皮肤粉红,持续保持;雄鸟用喙尖喂养雌鸟和雏鸟;雌鸟同时换羽,但在最老的雏鸟19至34天大时离开巢穴协助雄鸟喂养雏鸟;有时雄鸟会在其他犀鸟物种的巢中喂食;离巢期43至49天。
区别辨识:与灰嘴弯嘴犀鸟区别明显,后者喙全为浅色,无任何深色部分。雄鸟与雌鸟在喙的颜色和大小上有明显差异。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广泛分布于非洲的大部分亚撒哈拉地区,以及阿拉伯半岛的西南部。在干旱年份,它们的移动更为不规律和变化,在东非和南非,尤其是在干旱年份,它们会扩展到分布区的南界。
其他:黑嘴弯嘴犀鸟在佛罗里达州,美国,有逃脱或故意释放的记录,但没有证据表明当地族群正在繁殖,可能仅因持续的释放或逃脱而存在。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黑嘴弯嘴犀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