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黄弯嘴犀鸟(英文名:Southern Yellow-billed Hornbill,学名:Tockus leucomelas),是犀鸟目犀鸟科弯嘴犀鸟属的鸟类。中等体型的黑白色犀鸟,以其醒目的黄色喙而闻名。广泛分布于南部非洲的半沙漠、灌木草原及阔叶林地带,与人类营地密切关联。
外形特征:体长约40厘米,体重介于132至242克之间。其特征为黑白相间的羽毛,翼覆羽带斑点,尾羽外侧为白色,拥有长而弯曲的黄色喙,仅带有轻微的盔状突起。雄鸟的盔状突起延伸至喙尖,眼周及喉部裸露皮肤呈深肉色,眼睛黄色,偶尔为棕色。雌鸟体型较小,盔状突起较短。幼鸟喙短而暗淡,呈淡黄色,带有深褐色斑点,眼睛灰色。
鸣叫特征:发出连续的欢快‘ko-ko, ko-ko’叫声,逐渐加速至高潮‘ko-kukuk, ko-kukuk, ko-kukuk’,同时展开翅膀,低头。另一种叫声为一连串柔和的咯咯声,速度加快,音量增大,最终演变为‘笑声’。
生活习性:栖息于半沙漠地区的沿水道分散树木,以及东部分布区的开阔灌木草原和林地。局部季节性迁移,从低地到山脚,尤其在干旱期间更为常见。主要以地面上的节肢动物为食,如白蚁、蚂蚁、甲虫、毛虫和蚱蜢,偶尔捕食小型哺乳动物和鸟蛋,也食用一些水果和种子。
生长繁殖:繁殖期通常在首次夏雨后开始,自9月至次年3月。成对领地性。巢穴位于树洞中,高度从0.8至12.2米不等。雄鸟提供草、叶子和树皮作为巢材;雌鸟用自身粪便和粘稠食物残渣封堵巢口,有时雄鸟协助提供泥块。产卵数为2至6枚,孵化前雌鸟会封闭巢穴4至5天;孵化期约24天;雏鸟出生时皮肤粉红,由雄鸟喂养;雌鸟会在最年长雏鸟19至27天大时脱羽,之后雏鸟再次封巢,由双亲喂养;离巢期42至47天。
区别辨识:与的区别在于眼周和喉部皮肤的颜色。雄鸟较大的盔状突起是区分性别的重要特征。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范围自西南安哥拉和纳米比亚向东至马拉维南部、莫桑比克西部和南非北部。
其他:在多种农业环境中生存,仅在巢树被砍伐时才会消失。在多个广阔的保护区中常见。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南黄弯嘴犀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