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林戴胜

White-headed Wood Hoopoe Phoeniculus bollei

白头林戴胜(英文名:White-headed Wood Hoopoe,学名:Phoeniculus bollei),是犀鸟目林戴胜科林戴胜属的奇特鸟类,以其白色的头部、鲜红的喙和腿,以及修长的尾巴而著称。广泛分布于非洲西部和中部的雨林地带。

外形特征:成年白头林戴胜体长可达30至35.5厘米,体重45至68克。雄鸟具有淡黄色的前额、脸部、下巴和喉咙,其余部位羽毛呈深色并带有虹彩光泽,部分身体、尾羽和飞羽呈现蓝或蓝紫色,翼覆羽为铜紫。翅膀和尾巴上无白色。喙向下弯曲,鲜红色,眼睛深棕色,腿和脚亦为红色。雌鸟体型较小,喙更短。幼鸟喙和腿颜色较暗。成鸟头部的白色量可能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多。

鸣叫特征:白头林戴胜发出的叫声独特,是一种快速、干燥的咔哒声,通常由整个群体合唱。此外,觅食时两性都会频繁发出高音的“kuk”声,有时连续,雌鸟声音比雄鸟更为柔和。其鸣唱为快速流利的啾啾声,‘chuk-kuk-kuk-kuk’,结尾时更加浑厚,常由多只鸟齐声发出。

生活习性:栖息于低地和山地原始森林,偶尔出现在次生林、落叶林木和河岸森林中,海拔高度从海平面至3200米。以昆虫为主食,如甲虫、蠼螋、蚱蜢、蚂蚁、白蚁、蜘蛛和毛虫,也吃小浆果和种子。在树干、枝条和细枝(直径3至40厘米)上觅食,高度通常在树冠层10至35米处。使用翅膀和尾巴支撑身体,搜寻树枝下方,探查树皮裂隙和苔藓,甚至通过张嘴动作撕开大块物体。通常群居,由2至10只鸟组成的小群体。

生长繁殖:几乎全年在活动范围内繁殖,包括湿季和旱季。巢建于自然洞穴或旧啄木鸟或拟啄木鸟的巢穴中,位于活树或死树上,离地面高达40米。巢内无额外筑巢材料。产卵数量可变,记录到2枚,卵壳光亮,蓝底带巧克力棕色斑点,尺寸约为30至30.2毫米×20至20.4毫米。亲鸟合作繁殖。

区别辨识:绿林戴胜相比,可通过红喙和腿轻易区分,后者有全黑头部和翼斑、尾斑。与弯刀喙鸟(Rhinopomastus castaneiceps)的区别在于后者体型较小,喙和腿在所有年龄段均无红色。不同亚种在头部白色程度、头部洁白度和体色色调上有差异。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布隆迪、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加纳、几内亚、肯尼亚、利比里亚、马里、尼日利亚、卢旺达、南苏丹、坦桑尼亚和乌干达。

其他:白头林戴胜对选择性伐木似乎有一定适应性,因伐木创造了它们喜欢觅食的枯树环境。然而,栖息地破坏尤其是对Okuensis亚种构成了重大威胁,该亚种仅分布在喀麦隆的基卢姆山区附近,当地长期存在森林砍伐活动。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白头林戴胜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白头林戴胜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