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腹鱼狗(英文名:Ringed Kingfisher,学名:Megaceryle torquata),是佛法僧目翠鸟科大鱼狗属的鸟类。体型较大的翠鸟科大鱼狗属鸟类。以其异常巨大的喙和喧闹的叫声著称。羽毛呈蓝灰,头部有蓬松的羽冠,颈部有一圈白色的项圈,腹部红棕色。雄鸟和雌鸟外观相似,但雌鸟的胸部有一条蓝灰色的宽带,与白色的下部形成对比。常见于北美至南美的淡水环境。
外形特征:成年棕腹鱼狗体长可达38-42厘米,体重在305-341克之间。羽毛以蓝色为主,头部羽冠竖立形成小尖峰,喙力强大,长度可达8厘米。雄鸟腹部几乎全为红棕色,雌鸟下体板栗色,红区略少,胸部有较宽的灰带。喙和脚均为黑褐色。嘴粗直,长而坚固,翼尖长,第1片初级飞羽稍短,第3、4片最长;尾短圆,头大颈短,翼短圆,尾亦短小;嘴形长大而尖,脚甚短,趾细弱,第4趾与第3趾大部分并连,与第2趾仅基部并连。
鸣叫特征:棕腹鱼狗的叫声比白腹鱼狗更为响亮和低沉,被捕获的幼鸟会发出尖叫,通常发出klek或kek的叫声。当受到人类干扰或其他惊扰时,也会发出同样的叫声。成鸟在巢穴中会发出柔和的klek声,用于与正在孵化的伴侣沟通。
生活习性:棕腹鱼狗常见于沿海和内陆地区的河流沿岸。它们偏好红树林、稻田和城市边缘地带。大部分时间栖息在临水面5至10米高的枯树、岩石、河流和小溪上,有时会在电线杆上等待猎物。食物以小鱼为主,偶尔也会捕食甲壳类、水生昆虫幼虫、小型蛙类和少量水生植物。
生长繁殖:棕腹鱼狗在土崖壁或田野、小溪的堤坝上用嘴挖掘隧道式洞穴作巢,巢穴内通常不铺设垫物,卵直接产在巢穴地面。每窝产卵4-5枚,卵色纯白,大小约28毫米×18毫米。孵化期约34至37天,由雌雄双方共同喂养雏鸟,主要食物为鱼类。
区别辨识:与白腹鱼狗相比,棕腹鱼狗显得更大,具有红棕色的腹部,庞大的喙,以及蓝色的背部。雄鸟与雌鸟在颜色上有细微差异,雄鸟腹部全为红棕色,雌鸟胸部有一条蓝灰色的宽带。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北美西南部至南美洲火地群岛,包括美国南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广阔区域。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棕腹鱼狗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