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翅林鹑(英文名:Spot-winged Wood Quail,学名:Odontophorus capueira),是鸡形目齿鹑科林鹑属的鸟类。常见于南美洲东部,包括巴西、阿根廷东北部和巴拉圭东部。拥有独特的外观特征,如红眼和胸nut色冠羽,通常在低地大西洋森林中成小群活动。斑翅林鹑在巴西被称为'uru'。
外形特征:斑翅林鹑体型丰满,陆栖,喙短而粗壮。具有红眼,胸nut色冠羽,橙色眉纹,灰色喉部和腹部,背部呈斑驳的棕色。雄鸟体重约457克,雌鸟约396克。头部两侧、脸颊区、下巴、喉部、胸部和腹部为均匀的灰色;整体颜色介于棕色到灰色之间。头顶和冠羽为chestnut色,额头和眉纹为棕红色。背部棕色,带有白色羽轴纹;肩羽chestnut色,带有白色羽轴纹;臀部tawny色带黑色斑点;飞羽黑色,带有白色斑点。喙黑色,腿灰黑色。雌鸟相似但略显纤细。幼鸟背部的羽轴纹更宽,臀部的黑色斑点更粗糙,胸部灰色,腹部红棕色。plumbeicollis亚种的下体较淡,带有米色色调;眉纹和上背的白色羽轴纹不太突出,喉部和前颈有黑褐色的虫蚀状条纹。
鸣叫特征:斑翅林鹑的鸣唱是一连串快速且重复的“kloh-kloh-klohkloh”声,通常在黎明和黄昏时分,尤其是在月光皎洁的夜晚听到,但也可能在一天中的其他时间不规律地发出声音。此外,它们在警戒时会发出响亮的“wit, wit, wit”声,在树上的栖息处则发出颤抖而微弱的“bew, bew, bew”声。
生活习性:斑翅林鹑生活在低地热带大西洋森林中,包括次生林,海拔至少可达1600米。它们在森林地面活动,形成由6-8只鸟组成的群落,有时可达10-15只,全年如此。它们以浆果为主食,尤其是Phytolacca decandra(马兜铃科)的浆果;还吃森林地面的Araucaria(南洋杉科)坚果,以及一些昆虫。
生长繁殖:斑翅林鹑的繁殖期为8月至11月,至少在圣保罗州的2月份也有记录。它们是单配偶制。在野外,它们在地面筑巢,有时利用犰狳洞穴。在圈养条件下,它们会建造直径40厘米、高50厘米的穹顶形巢,有一侧入口,通常产3-5枚蛋(如果需要替换,则产更少)。在野外,巢蛋孵化期为26-27天。据报道,巢中最多有12枚蛋,这可能表明不止一只雌鸟在同一巢中产卵。孵化由雌鸟单独完成,报道的孵化期为18-19天,雌鸟也是唯一照顾雏鸟的个体。
区别辨识:斑翅林鹑与其他鸟类的区别在于其明亮的红色裸眼环和眼睑,以及特有的灰色侧面、下巴、喉部、胸部和腹部。它们的头顶和冠羽是chestnut色,额头和眉纹是棕红色。背部棕色,带有明显的白色羽轴纹。在幼鸟中,背部的羽轴纹更宽,臀部的黑色斑点更粗糙,胸部为灰色,腹部为红棕色。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尽管斑翅林鹑的全球分布广泛,但在巴西的某些地区被认为受到威胁,特别是在里约热内卢的低地几乎灭绝。总体而言,它们的数量可能不到5万只,且正在减少。在巴西内陆的数量大幅减少,现在主要局限于受保护的大西洋沿岸森林。NE巴西的种群似乎是最危险的。在阿根廷和巴拉圭,近期记录很少。需要进行广泛的调查。已知有大约26只鸟被圈养。
地理分布:斑翅林鹑分布在南美洲东部,包括巴西东部至阿根廷东北部和巴拉圭东部,主要栖息于干枯的低地森林,包括次生林,海拔不超过1600米。
其他:关于斑翅林鹑的系统学历史和详细生态学研究信息有限。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斑翅林鹑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