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黑翡翠(英文名:Blue-black Kingfisher,学名:Todiramphus nigrocyaneus),是佛法僧目翠鸟科林翡翠属的鸟类。中等体型的翠鸟,主要栖息于红树林和低地森林中的溪流旁。其特征为黑色的脸部、蓝色的冠羽和明亮的白色喉部。分布于新几内亚及邻近的Salawati、Batanta和Yapen等岛屿。色彩斑斓,雄鸟的下体颜色因地理位置而异,有的呈现赤褐色或深色腹部,雌鸟腹部为白色。
外形特征:蓝黑翡翠身长约为23厘米,雄鸟体重51至54克,雌鸟体重55至57克。成年雄鸟的前额和头顶为蓝紫色,眼眉延长至脖子处为较浅的蓝色,脸部、颧骨、面颊、颈部和胸部两侧为黑色,肩胛和披羽为黑色带蓝紫色调,尾巴黑色。下颏和喉咙为白色,胸部有一大片蓝色区域,胸腹间有一条白色纹,腹部蓝色。两翼、大腿、肛门区域和尾巴为黑色。嘴、眼为黑色,虹膜深棕色,腿脚灰黑色。雌鸟腹部为白色,接胸部处。喙粗长似凿,基部较宽,嘴峰直,两侧无鼻沟,翼圆,第1片初级飞羽与第7片等长或稍短,第2、3、4片近等长,初级飞羽基部具白色斑,尾圆形。
鸣叫特征:鸣声包括两个上升的音符和短暂的下降颤音,持续3秒;雌鸟的叫声为重复的尖锐‘cheeez’。
生活习性:蓝黑翡翠通常栖息于茂密的森林和河岸近水的地方,常见于低地森林、河流、桉树林、沼泽、灌木丛及附近小溪,甚至沿海村庄的花园和林地。以肉食为主,常在树叶或泥土中寻找无脊椎动物如蟋蟀、蜘蛛、蜗牛,也捕食小鱼、小蛇和蜥蜴。
生长繁殖:关于其繁殖行为的记录极少,至今(2008年)其巢穴和卵尚未被描述。鸣声与林地翡翠类似,包括三声尖锐的短节奏,随后是长而有力的颤音。
区别辨识:与蓝翠鸟相似,但蓝黑翡翠明显更大,具有深色的胸部或胸带。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全球种群数量估计少于10,000个成熟个体,最大的亚种群不超过1,000个成熟个体。受低地湿地森林砍伐和水质下降的威胁。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在新几内亚和西北部的卫星岛,包括Salawati、Batanta和Yapen。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蓝黑翡翠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蓝黑翡翠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