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翡翠(英文名:Ruddy Kingfisher,学名:Halcyon coromanda),是佛法僧目翠鸟科翡翠属的鸟类。中等体型的树栖翠鸟,广泛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以深橙色的羽毛和鲜红的大喙著称,偏好栖息于浓密森林中的隐蔽水道。繁殖期间会发出响亮的下降颤音,而在越冬地则保持沉默。
外形特征:成年赤翡翠长约25-27厘米,体重介于60-92克。上体呈锈红色,略带淡紫色光泽,背部和臀部为鲜明的天蓝色。下体为较浅的锈红色。喙部为红色或橙红色,虹膜为深棕色,眼周皮肤红色,腿和脚为鲜红色。幼鸟颜色较暗淡,胸部有灰暗的斑点。不同亚种在大小和色彩上有差异,如major亚种体型较大,颜色较淡;bangsi亚种颜色较深,天蓝色臀部较小;minor亚种体型最小,颜色最深;linae亚种颜色更深;mizorhina亚种为深锈红色,带有明亮的紫罗兰色光泽。
鸣叫特征:在繁殖地,赤翡翠会发出响亮的下降颤音,而在越冬地则保持沉默。
生活习性:赤翡翠广泛分布于多种环境,从海平面到海拔1800米,包括沼泽森林、红树林、林间溪流和湖泊、湿地及平原。它们独居或成对生活,领地意识强,常因领土争端而发出吵闹的叫声。赤翡翠主要在夜间迁徙,迁徙时经过森林和近海岛屿。食物以鱼、甲壳类和大昆虫为主,但在水源较少的地区,也会捕食蛙类和其他两栖动物。
生长繁殖:赤翡翠在地面或河岸挖掘洞穴筑巢,也会利用离地面3米以上的树洞或白蚁丘作为巢址。巢穴入口直径约5厘米,隧道长度45-100厘米,末端为宽15厘米、高12厘米的巢室。每窝产卵4-6枚,双亲轮流孵卵,仅雌鸟在夜间孵化,双方共同喂养幼鸟。
区别辨识:赤翡翠与其它翠鸟相比,具有独特的天蓝色臀部和鲜红色的喙。不同亚种在颜色深浅和大小上有所区别。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分布于远东地区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生物地理区,以及亚洲东部。具体包括南韩、日本北部至菲律宾南部,向西延伸至中国和印度。迁徙路线涉及中国东部、琉球群岛、台湾,越冬地在苏拉威西岛、菲律宾、泰国南部、苏门答腊和爪哇等地。
其他:赤翡翠在某些地区被视为稀有或不常见的物种,这可能与其羞涩的生活习性有关。在一些自然保护区中被观察到,如不丹的Manas野生动物保护区、越南的Cuc Phuong国家公园、苏拉威西的Tangkoko DuaSudara自然保护区和Dumoga-Bone国家公园,以及菲律宾的Rajah Sikatuna国家公园。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赤翡翠的全球分布信息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赤翡翠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