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棕胸佛法僧

Indian Roller Coracias benghalensis

西棕胸佛法僧(英文名:Indian Roller,学名:Coracias benghalensis),是佛法僧目佛法僧科佛法僧属的鸟类。直译: 印度佛法僧,广泛分布于南亚热带地区,从阿拉伯半岛东部到印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这种非候鸟有时会进行短途迁移。其特征在于头部和胸部的蓝色色调,以及明亮的蓝翼和腹部。该物种在印度被正式命名为模式产地。

外形特征:西棕胸佛法僧长约30-34厘米,体重约166-176克。其脸部和喉咙呈粉红色,头部和背部为棕色,臀部和翅膀对比鲜明的亮蓝色。飞行时,翼上的亮蓝色标记尤为显眼。两性外观相似,幼鸟则颜色较暗淡,背部和下体偏褐色。喙基部呈黄橙色,眼周皮肤为淡黄色,腿和脚为黄褐色。

鸣叫特征:发出单调音节的接触叫声,从短促的‘chack’到更长、更粗糙的‘tschow’。在滚飞展示时发出‘Kaarsch’叫声,当接近入侵者时频率和音量增加。成鸟在巢中时会发出刺耳的求食声,而刚独立的幼鸟觅食时会发出猫般的叫声。

生活习性:常在开阔地带活动,包括农田、牧场、种植园、棕榈树林、干燥的金合欢和Prosopis树林、路边带电线和路旁草地。适应了人类改变的环境,如村庄、城市郊区的旧现代建筑、公园、运动场、大花园和草地环岛。在南印度,主要栖息于农田、河岸和开阔森林区。以大型节肢动物和小型脊椎动物为食,如蚱蜢、蟋蟀、蜘蛛、蜥蜴、蛇、青蛙、老鼠和偶尔的小鸟。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在北部分布区为3月至6月(偶尔7月),南部分布区为1月至3月。通常为一夫一妻制,形成明显的领地,雄鸟在半滚动飞行中巡逻领地并鸣叫。在简单的巢穴中产卵,如石墙洞、屋檐下、屋顶溢水管、树洞或死椰子树顶的空洞。巢穴由两性共同装饰,使用草、枝条、羽毛、纸张和碎布。每窝产3-5枚蛋,孵化期17-19天,幼鸟30-35天后离巢。

区别辨识:三宝鸟的区别在于西棕胸佛法僧的喙为黑色。与蓝胸佛法僧相比,西棕胸佛法僧头部和胸部的蓝色较少。西棕胸佛法僧的翼上有独特的亮蓝色条纹。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

地理分布:从阿拉伯半岛东部至印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在巴基斯坦,常见于Chotiari大坝周围的湿地、Jiwani沿海湿地、Punjab的Taunsa大坝和Chenab河沿岸。夏季偶尔访问阿富汗的Jalalabad。在叙利亚、沙特阿拉伯、马斯拉岛、卡塔尔、也门、索科特拉岛、巴林等地有记录。在伊朗、伊拉克、阿联酋、科威特、黎巴嫩、土耳其、以色列、约旦、埃及也有记录。在中国大陆,偶尔出现在西南地区。

其他:西棕胸佛法僧在印度受到法律保护,被列为三个印度邦的州鸟。在伊朗,受伊斯兰法典保护。由于广泛的分布和似乎增加的种群数量,被IUCN列为无危物种。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西棕胸佛法僧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西棕胸佛法僧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