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尾绿咬鹃

Resplendent Quetzal Pharomachrus mocinno

凤尾绿咬鹃(英文名:Resplendent Quetzal,学名:Pharomachrus mocinno),是咬鹃目咬鹃科绿咬鹃属的鸟类。是咬鹃科中体型最大、色彩最为绚烂的物种,分布于中美洲从墨西哥南部至巴拿马西部的热带云雾林中。不仅是危地马拉的国鸟,还是该国货币名称的灵感来源。雄鸟拥有长达身体长度的翡翠绿色尾羽,雌鸟虽不如雄鸟鲜艳,但同样具有独特的绿色光泽。

外形特征:凤尾绿咬鹃的体长在36至40厘米之间,雄鸟尾羽在繁殖季节可达到64厘米。体重约为210克。雄鸟的头部装饰有类似头盔的冠毛,胸部为醒目的红色,身体其余部分呈现金属绿至蓝紫色的变幻光泽。雄鸟成鸟的喙呈黄色,而雌鸟的喙为灰色。雌鸟体型较小,尾羽较短,缺乏雄鸟的耀眼色彩。

鸣叫特征:凤尾绿咬鹃的叫声异常高亢,通常被描述为尖锐的kyow声,它们常成对鸣叫,声音单调却持续重复。

生活习性:凤尾绿咬鹃主要栖息于中美洲的云雾森林,高度在900至3200米之间。它们是特化的食果动物,偶尔捕食昆虫、蛙类等。对于它们而言,牛油果及其家族成员是极其重要的食物来源。它们会吞下整个果实,之后通过反刍的方式帮助种子的传播。

生长繁殖:繁殖季节通常在每年的三月至五月间开始。雌鸟会在腐朽的大树上挖掘巢穴,产下1至3枚淡蓝色的蛋,孵化期大约为17至19天。雄鸟和雌鸟都会参与孵卵,雄鸟在白天负责,而雌鸟则在夜间接手。孵化后,父母双方共同喂养幼鸟,以水果、昆虫和小型动物为食。

区别辨识:凤尾绿咬鹃雄鸟的独特长尾和鲜艳色彩使其极易辨认。雌鸟与雄鸟相比,体型较小,色彩较为低调,尾羽较短。与其他咬鹃科鸟类相比,凤尾绿咬鹃的体型更大,颜色更加丰富。

保护现状:IUCN:NT(近危)

地理分布:凤尾绿咬鹃分布于中美洲,从墨西哥南部至巴拿马西部。两个亚种分布区域不同,P. m. mocinno在墨西哥南部、萨尔瓦多北部、尼加拉瓜西北部、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而P. m. costaricensis则在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西部。

其他:凤尾绿咬鹃在中美洲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被视为自由与财富的象征。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凤尾绿咬鹃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凤尾绿咬鹃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