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斯林蜂鸟

Esmeraldas Woodstar Chaetocercus berlepschi

埃斯林蜂鸟(英文名:Esmeraldas Woodstar,学名:Chaetocercus berlepschi),是雨燕目蜂鸟科林蜂鸟属的极小型蜂鸟,为西厄瓜多尔特有种。雄鸟拥有紫罗兰色喉部,绿色‘背心’覆盖于白色腹部之上,臀部两侧有白色斑点,尾部纤细且略呈叉状。雌鸟缺乏明显的喉部斑块,腹部带有锈色,脸部有一黑色条纹,尾部较短。栖息于沿海地区的落叶与半湿润森林,活动范围主要限于沿海山丘地带。

外形特征:雄性埃斯林蜂鸟体型微小,具有白色眼后纹,闪耀的紫色喉部,白色腹部与绿色头部及背部形成鲜明对比,尾部深叉且外侧尾羽尖锐。雌鸟淡黄色腹部带有淡淡的鲑粉色,尤其是成年皮肤的腹部和两胁,绿色背部,尾部圆润,肉桂色并带有黑色次端带,中央尾羽绿色。幼鸟特征类似雌鸟,但腹部和眼后纹为白色,上体绿色,尾部短而圆,有肉桂色基部和淡肉桂至白色的尖端。

鸣叫特征:埃斯林蜂鸟在求偶时会发出机械般的翅膀声音,类似于大型昆虫的‘嗡嗡’声,同时也会发出快速连续的高音啾鸣,尤其是在花丛中觅食时。

生活习性:栖息于沿海低地至海拔750米的半落叶至常绿湿润森林,偏好靠近海岸的山丘地带。它们在繁殖季节(11月至4月)活动于低海拔区域,这些地区多被人类开发用于牧场和农业,但邻近大片森林。偶尔在成熟的湿润森林内繁殖。

生长繁殖:繁殖期为11月至4月,营巢于小死树顶端,巢由巴尔萨木纤维和多种菊科种子构成,用蛛网粘合并以苔藓伪装。每次产卵2枚,卵白色。雄鸟在求偶时会飞至小死树顶的繁殖枝上,当雌鸟到达时,雄鸟飞升直至消失,再急速下降并发出机械声。

区别辨识:小林蜂鸟雌鸟相似,但埃斯林蜂鸟雌鸟具有白色眼后纹,绿色中央尾羽,腹部更偏黄色。雄鸟间差异在于埃斯林蜂鸟的紫色喉部,而小林蜂鸟的喉部为红粉色,上体和下体更为绿色。

保护现状:IUCN:VU(易危)

地理分布:埃斯林蜂鸟仅分布于南美洲西厄瓜多尔的太平洋沿岸,其栖息地包括沿海低地至海拔750米的半落叶至常绿湿润森林。

其他:埃斯林蜂鸟的生存依赖于保护区域,如Machalilla国家公园,但该区域需加强管理。Las Tunas社区视其为‘他们的鸟’,并将其视为保护旅游的一部分。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埃斯林蜂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埃斯林蜂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