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第斯山蜂鸟

Andean Hillstar Oreotrochilus estella

安第斯山蜂鸟(英文名:Andean Hillstar,学名:Oreotrochilus estella),是雨燕目蜂鸟科山蜂鸟属的鸟类。南美洲高海拔地区特有的小型蜂鸟。常见于岩石和灌木山谷、村庄及开放和半开放地带,特别是有花卉的地方。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尾部大部分为白色,雄鸟拥有闪亮的绿喉和腹部锈色条纹,而雌鸟较为暗淡,但具有略向下弯的喙,喉部斑点和尾羽模式。

外形特征:体型小巧,长度约为13至15厘米,雄鸟体重约8.8克,雌鸟约8.0克。雄鸟拥有中等长度略向下弯曲的黑色喙,背部暗褐色,绿喉带有黑色边框,胸部和腹部主要为白色,腹部中央有一条锈色线。尾羽呈叉状,中央羽毛对及外侧边缘和尖端为青铜黑色,其余部分为白色。雌鸟整体颜色较暗淡,喉部有细小斑点,尾羽绿色带黑色,外侧3至4根尾羽基部和尖端为白色。幼鸟更灰,雄鸟幼鸟具有深蓝绿色喉部。

鸣叫特征:发出重复的短促“tsip”或“swit”声,追逐时会发出快速、悦耳类似雀鸟的鸣叫。

生活习性:栖息于普纳草原,尤其在岩石露头和各种开花灌木丛附近最为常见。常出现在房屋周边,Puya raimondii丛生区,以及Polylepis森林边缘。在繁殖季节,雌雄会分别占据不同的栖息地,雌鸟在岩石附近的灌木峡谷中建立领地,雄鸟则在开阔的草原上游荡。在寒冷夜晚和冬季,会进入类似冬眠的状态以降低代谢率,藏身于洞穴和深裂缝中躲避天敌。食性以花蜜为主,常在Chuquiragua spinosa灌木和其他开花植物上取食,同时也会从植被中捕食节肢动物。

生长繁殖:繁殖季从9月至翌年2月,雌鸟在岩石附近的灌木峡谷中持有领地,常在特别适宜的地方半殖民地式筑巢,有时会在Puya raimondii植物裙部下筑巢。巢为大型羊毛状杯形,粘贴于岩石表面。每窝产两枚卵,孵化期约20天,雏鸟离巢期38天,视温度可能缩短。可能在温暖地方一年产两窝。

区别辨识:与同属其他种类相比,安第斯山蜂鸟的白尾极为显著,雄鸟的绿喉和腹部锈色条纹是识别特征,雌鸟的暗淡色彩和尾羽模式有助于辨认。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受CITES II保护。在多个保护区得到保护,如Calipuy国家保护区、Huascaran国家公园、Salinas y Aguada Blanca国家保护区(秘鲁)、Ulla-Ulla和Sajama国家公园(玻利维亚)、Lauca国家公园(智利)。

地理分布:分布于南美洲高海拔区域,从秘鲁西南部至阿根廷西北部,主要在2400至5000米之间,尤以3500至4500米高度最为常见。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了解更多安第斯山蜂鸟的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Get it on Google Play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