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胸蜂鸟

White-chested Emerald Chrysuronia brevirostris

白胸蜂鸟(英文名:White-chested Emerald,学名:Chrysuronia brevirostris),是雨燕目蜂鸟科金尾蜂鸟属的鸟类。体型较小,具有完全白色的下体,常见于热带草原、干林和受干扰的生境。其历史分类复杂,曾先后被称为Amazilia chionopectus, Agyrtria brevirostris和Amazilia brevirostris。

外形特征:体型约9至10厘米,重量介于3至5克之间。雄鸟具有一根直而短的几乎黑色的喙;头部上方和脸颊呈现闪光的蓝绿色;背部呈闪亮的青铜绿色,向臀部逐渐变为铜色;中央腹部白色;侧腹和胸部侧面青铜绿色;下尾羽覆羽带有金色绿心和白色边缘;外侧尾羽铜至青铜色,下方有黑色亚端斑。雌鸟外侧尾羽尖端灰白色。幼鸟似雌鸟,但下颌基部黄至红色。三个亚种中,emchionopectus/em体型显著较大;orienticola上体和侧腹颜色更深,更呈青铜色。

鸣叫特征:鸣声变化多端,但始终具有难以描述的鼻音和尖锐特性,常重复短语如“tsri-lee … tsri-lee ... tsri-lee”,“tee-tink-tink-tink .. tsee-tink ... tee-tink-tink-tink … tsee-tink ...”或“teee-tjitjitjitjitji ..... teee-tjitjitjitjitji...”。

生活习性:栖息于雨林、半落叶林、画廊林、次生林、灌木丛、大草原和半耕作土地。偏好开放山谷中的可可树种植园。觅食花蜜于大树如Erythrina和Samanea,小树如Calliandra,草本植物如Pachystachys,以及多种Malvaceae、Leguminosae、Lorantaceae、Bignoniaceae、Vochysiaceae和Verbenaceae科植物。在植被中或空中捕捉小型昆虫。

生长繁殖:筑杯状巢,由植物纤维构成,外部覆盖苔藓,通常置于离地面1至7米的水平枝条上。繁殖季节至少包含12月至4月。雌鸟孵化两枚蛋,孵化期未知;小鸟出壳后约20天离巢。

区别辨识:与Plain-bellied和Versicolored Emeralds最相似,但具有较短的全黑喙;在共同分布区,若观察不够细致,则难以与它们区分。

保护现状:IUCN:LC(无危)。CITES II。在半开放沿海地区普遍常见,但在一些大陆种群的状况近期未被研究,缺乏关于当前数量或潜在威胁的信息。

地理分布:分布于巴西、圭亚那、特立尼达和委内瑞拉北部。在特立尼达岛,偏好开放的山谷地带。orienticola亚种仅限于法属圭亚那沿海地区。

其他:在特立尼达岛上是最常见的Trochilidae之一,能迅速适应人造环境。然而,orienticola亚种自1987年以来仅有两次标本记录和少数目击,被认为是极其罕见。

请点击或扫描二维码下载 懂鸟 App,了解更多白胸蜂鸟的全球分布信息

Download on App Store 下载 Android APK Google Play 下载

请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进入懂鸟小程序了解更多白胸蜂鸟的信息:

声明:鸟类描述信息由算法模型根据网络资讯自动生成,仅供参考,具体请以权威资料为准

粤ICP备17132527号-1 | 隐私政策 | 使用条款 | Ⓒ2017-2024 深圳市懂鸟科技有限公司